外資進入債市再迎政策利好
境外投資者外匯衍生品業務准則明確,外匯對沖成本降低
中國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開放再出重磅新舉措。國家外匯管理局27日晚間正式對外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在具備資格的境內金融機構辦理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業務。業內人士表示,《通知》的出台,意味著我國外匯市場開放水平的提高,而在國內債市開放的大背景下,此舉將會降低境外投資者的外匯對沖成本,有助於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的債券市場。
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人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按照此前的外匯管理規定,除境外央行類機構外,投資於境內銀行間債市的其他機構投資人不能參與境內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交易。但是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逐步增強的市場環境下,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存在管理外匯風險的需求。
“此前,境外投資者也可以在境外人民幣市場進行外匯風險管理,但是此前這種境內進行債券投資、境外進行外匯套期保值的操作方式並非一站式的操作方式。開放境內的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業務給境外投資者,一方面能進一步提升其操作的便利度,另一方面也能為其外匯風險管理提供更為多樣化的選擇。”上述外匯局人士表示。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此舉將會降低境外投資者的外匯對沖成本,有助於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的債券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還稱,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外匯衍生品業務遵守實需交易原則。就此,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實需原則是指境外機構投資者開展外匯衍生品交易,是基於對沖以境外匯入資金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產生的外匯風險敞口,或者說債券投資項下的外匯風險敞口是外匯衍生品的交易基礎。在實需原則下,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對於單隻債券或債券組合投資的外匯風險敞口狀況,靈活選擇外匯衍生品工具,以及運用反向平倉、全額或差額結算等交易機制。“實需原則是國內外匯衍生品市場的一個基本要求,這與市場參與者自身的審慎交易原則是內在一致的。這既維護了外匯市場秩序,也為市場參與者的交易靈活性提供了保障。”上述外匯局人士稱。
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披露的數據,截至2016年末,中國債券市場余額達63.7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二,公司信用類債券余額16.5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另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末,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投資者總計持有債券8700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末增加834億元人民幣。目前,境外投資者投資佔全市場比重約1.2%。近期,彭博公司也宣布將於2017年3月1日推出兩項包含中國債券市場的彭博巴克萊固定收益指數。近年來,在推進中國債券市場向外資開放方面已經出台多項舉措。“積極引進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不斷擴大主體范圍,逐步豐富交易工具,簡化管理流程,取消投資額度管理,相關資金匯入匯出也已基本沒有限制。”潘功勝說。
德意志銀行高級策略師劉立男今年年初在接受包括《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人民幣債券今后逐步成為全球儲備資產,納入主要國際債券指數,預計未來五年外資流入人民幣債市的規模或達7000億至8000億美元。
馬駿最近在新加坡還表示,人民銀行還在研究適當延長銀行間債市交易時間的問題,同時為了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流動性管理,正在研究延長涉及境外機構的交易的結算周期有關問題,並與相關機構一起積極推進債券基礎設施領域的國際合作,以期進一步提升境外投資者在投資交易方面的便利性。
外匯局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還稱,未來,外匯局將繼續深化外匯市場發展,豐富交易工具,擴寬參與主體,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基礎設施,更好地滿足包括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在內的境內外市場各類主體的外匯風險管理需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