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險企高管年薪齊漲 長期激勵不足

王虎雲
2017年04月14日07:54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險企高管年薪齊漲 長期激勵不足

  高管高薪歷來是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后的熱門話題。隨著四大A股上市險企陸續公布2016年年報,各險企高管(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又迎來一輪“薪酬大比拼”。總體而言,與2015年相比,2016年前十位高管的稅后薪酬除中國平安馬明哲小幅下滑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中國平安的高管們成最大贏家。一方面,其高管團隊2016年的平均稅后報酬高達346萬元,高於其他三家險企任何一位高管﹔另一方面,四大上市險企稅后薪酬排行榜中,排名前十的高管共有九位來自中國平安。

  然而,在令人艷羨的高薪背后,不少高管面臨嚴格的績效考核。與此同時,與發達國家的同行相比,國內險企高管薪酬的中長期激勵部分稍顯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四家上市險企年報並未披露所有高管的薪酬數據,部分高管的最終薪酬仍在確認過程中,還有部分高管在報告期內從關聯方獲取報酬,年報中並未披露具體數據。

  平安繼續“笑傲江湖”

  從A股上市險企高管2016年總體薪酬情況來看,雖然部分關鍵管理人員的最終薪酬還在確認過程中,但根據已公布的年報數據,中國平安高管薪酬位居第一。

  中國平安在年報中披露,報告期內,在公司任職的董事、職工代表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關鍵崗位人員合計17人從公司結算的稅后報酬總額合計5882.84萬元。記者計算后發現,這17人2016年的平均稅后報酬約為346萬元。

  新華保險高管報酬總額居第二位。該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報告期內從公司領取的稅后報酬總額為2420.21萬元。

  中國太保發布的年報顯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從公司獲得的應付報酬稅后總額為1726.7萬元。

  中國人壽表示,報告期內全體(含已離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從該公司實際獲得的報酬合計為1752.51萬元。

  從個人稅后薪酬來看,2016年A股上市險企排名前十的高管中,有9位來自中國平安,1位來自中國太保。其中,排名前8位的高管來自中國平安。

  具體而言,共有5位高管稅后年薪均在500萬元以上。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以稅后年薪731.6萬元位居第一,並列第二的是中國平安執行董事、常務副總經理、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稅后年薪574.21萬元),以及中國平安常務副總經理、首席信息執行官兼首席運營官陳心穎(稅后年薪574.21萬元)。隨后是中國平安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馬明哲(稅后年薪552.27萬元),中國平安執行董事、常務副總經理、首席財務官、總精算師姚波(稅后年薪546.71萬元)。

  其余5位高管的稅后報酬位於300萬元至500萬元這一區間,分別是中國平安副總經理、首席稽核執行官、合規負責人兼審計責任人葉素蘭(稅后年薪449.16萬元),中國平安執行董事、總經理任匯川(稅后年薪416.82萬元),中國平安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孫建一(稅后年薪449.16萬元),中國太保總精算師張遠瀚(稅后年薪320.1萬元),中國平安副總經理陳克祥(稅后年薪306.27萬元)。

  上述十位高管2016年的稅后薪酬與2015年相比,除馬明哲的稅后薪酬較2015年小幅下降之外,其余9位高管的薪酬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漲幅最大的是陳心穎,從319.44萬元上漲至574.21萬元,同比增長79.76%。

  高管薪酬的多少,是否與其職位類型息息相關?

  記者在查閱了四家上市險企2016年年報后發現,在上市險企,擔任某些職務就意味著獲得行業頂級薪酬。

  在這四家保險公司年薪排名前十的高管名單中,均出現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副總裁、總精算師這四個職位。雖然2016年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在公司關聯方獲取報酬,具體薪酬沒有披露,但其2014年和2015年的年薪均穩居公司前十。

  此外,職工代表監事、董事會秘書、首席人力資源官等職位在這四家保險公司年薪前十名單中的出現率較高。

  高薪背后績效考核嚴格

  在高薪的光環背后,上市險企的高級管理人員也面臨嚴格的績效考核管理。並且,根據保監會的相關規定,這四家險企均對管理人員的績效薪酬實施延期支付,作為薪酬管理中一項重要的風險控制手段。

  中國人壽實行高級管理人員的任期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其年報顯示,每年年初,董事長與公司總裁簽訂績效目標合同,總裁與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簽訂績效目標合同。高管人員個人績效目標合同中的考核指標,一部分為與公司經營目標挂鉤,一部分根據各自的崗位職責制定。

  中國平安薪酬政策的原則是導向清晰、體現差異、激勵績效、反映市場、成本優化。據其年報披露,根據業務規劃對高級管理人員設定明確的三年滾動計劃與年度問責目標,依據目標達成情況,每年進行兩次嚴格的問責考核,並結合三百六十度反饋,對高級管理人員進行綜合評價。問責結果與長短期獎酬、干部任免緊密挂鉤,綜合評價作為干部發展的重要參考依據。

  中國太保高級管理人員的績效管理工作主要由績效考評方案訂立、過程跟蹤、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四個環節組成。其年報顯示,年度績效考評方案由董事會根據公司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和年度經營計劃確定。公司定期對各項考核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跟蹤。年度結束后,董事會根據全年經營管理目標完成情況確定績效考評結果。考評結果與高級管理人員的績效薪酬等挂鉤。此外,中國太保建立了以崗位為基礎、業績為導向、市場為參考的市場化薪酬績效管理機制,並對績效薪酬實施延期支付,以引導高級管理人員為公司創造長期效益。

  新華保險在年報中提及,年度績效考核結果與高級管理人員年度績效獎金等挂鉤。公司已建立起以崗位為基礎、業績為導向、市場為參考的薪酬激勵體系,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由基本薪酬、績效獎金及超額獎勵構成。並且,公司已按照監管要求對高級管理人員績效獎金及超額獎勵實行延期支付制度,支付期限為三年。

  那麼,上述險企高管薪酬是否會直接受到公司年度淨利潤增減情況的影響?

  記者在查閱了這四家險企2015年和2016年年報數據后發現,除了中國人壽之外,其余三家A股上市險企高管薪酬都與淨利潤成正相關。

  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的淨利潤出現同比下滑,這兩家公司的高管報酬總額均有所下降。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32%、42.5%,經記者計算,其高管稅后報酬總額也分別下降3.1%、31.5%。

  中國平安高管薪酬則隨著淨利潤的上升而增長。2016年,中國平安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15.1%,該公司高管稅后報酬總額同比上漲10.27%。

  2016年,中國人壽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44.9%,但其高管從公司獲得的報酬總額同比上升了28.1%。

  記者了解到,在上市公司中,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而高管漲薪的情況並不鮮見。此外,雖然中國人壽淨利潤出現下降,但2016年其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3%,創2009年以來最高增速。對於淨利潤同比下降,中國人壽解釋稱,是受投資收益下降以及傳統險准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

  長期激勵機制待完善

  根據保監會2012年發布的《保險公司薪酬管理規范指引(試行)》,保險公司薪酬分為基本薪酬、績效薪酬、福利性收入和津補貼、中長期激勵四個部分。

  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引發對人才的爭奪,已有不少險企開展中長期激勵計劃,提高管理人員績效和留住人才。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6中國保險行業人力資源報告》顯示,保險行業中,已經有超過三成的公司開展了中長期激勵計劃。其中,針對公司核心管理層、高層管理者和中層管理者開展中長期激勵計劃的公司佔比分別為38.3%、34.8%、29.75%。此外,還分別有26.4%和25.3%的公司實施了針對關鍵員工和全體員工的中長期激勵計劃。

  中長期激勵計劃的開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2015年,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機構開展員工持股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多家保險公司積極響應,並推出員工持股計劃。

  其他部委也出台了相關政策,比如証監會2016年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16年聯合印發的《關於完善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有關所得稅政策的通知》。

  記者查閱年報后發現,在高管薪酬的中長期激勵方面,中國平安建立並實施了核心人員持股計劃。中國平安在年報中表示,“此項計劃實施以來公司經營穩健,股東、公司和員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進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公司長期激勵和約束機制,促進公司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不過,這四家上市險企均未披露股權激勵計劃,其中,新華保險和中國平安明確表示沒有實施股權激勵。

  據保險業內人士透露,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一些保險公司,長期激勵機制較為成熟,而國內保險企業在這方面整體仍處於探索階段,中長期激勵佔高管總薪酬的比例較低。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德勤此前發布的《2016年保險業高管薪酬暨長期激勵現狀及趨勢研究報告》也顯示,外資保險企業近三年的高管整體薪酬結構呈現豐富化的特征,長期激勵收益通常佔比在40%至50%之間,同時,股權激勵也呈現出多樣化、復合型的特征,股權激勵收益與公司業績表現緊密挂鉤,利潤類和股東回報類指標的關注度普遍較高。而在2015年保險行業的新政策出台前,大部分內資保險公司的激勵手段以現金類激勵模式為主,股票增值權、虛擬期權和長期現金獎勵等也較為常見。

(責編:孫博洋、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