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自助存取方便快捷:“智能快遞櫃”讓物流更親民

2017年04月20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自助存取方便快捷:“智能快遞櫃”讓物流更親民

  圖為用戶正在使用智能快遞櫃取包裹。

  最近,中國不少地方的街頭都出現了一種外形類似於超市寄存櫃一樣的“智能快遞櫃”,為用戶隨時收件,提供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業內人士指出,智能快遞櫃本質上是一種共享經濟模式,提升了快遞“最后一公裡”的派送效率,讓物流更加親民。不過,智能快遞櫃在選址、收費、管理、盈利模式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自助存取方便快捷

  在網上購物的過程中,很多消費者都經歷過“快遞員已到而自己卻不在家”的尷尬,而重新約定時間往往費時費力,既影響了快遞員的行程,又使自身消費體驗打了折扣。

  對此,智能快遞櫃的增多可能是個好消息。記者在北京市某小區附近的一家郵局門口注意到,在過道旁的幾平方米空地上,一個新安裝的鐵質“組合櫃”十分顯眼。與超市寄存櫃不同的是,這個櫃子設有大小不同的儲物隔間,可以寄存不同規格的包裹。櫃子的中間有一個智能顯示終端,客戶可以通過掃二維碼或輸入快遞訂單密碼,來解鎖相應的隔間,取走自己的包裹。

  郵局人士表示,一件快遞從打電話到等客戶來拿或送上門通常需要5分鐘,而如果直接放進快遞櫃則隻需1分鐘。更為重要的是,智能快遞櫃可以提供24小時自助服務,從而避免客戶不在家時的二次投遞。

  如今,各大快遞櫃服務商也正努力將快遞櫃的功能從收件拓展至寄件。據了解,在寄件時,寄件人可在智能快遞櫃終端系統或手機上填寫寄件人、收件人、派送地址等詳細信息,並選擇快遞公司、物品類型、物品數量等參數,用戶付費后,即可使用特定的隔間存放准備寄送的物品。

  中國市場前景巨大

  據有關機構統計,2014年我國智能快遞櫃行業市場規模就已達到50.10億元。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2017年市場規模很可能超過100億元。按目前各地快遞櫃總數來看,假設所有快遞櫃每日都被使用一次,其涵蓋的包裹總量也未達到全部的十分之一。事實上,相比於國外,中國智能快遞櫃這種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前景還十分巨大。

  在市場格局方面,目前國內智能快遞櫃企業已有大小幾十家。其中,又以順豐、申通、韻達、中通、普洛斯等企業共同投資的豐巢科技和中國郵政(EMS)易郵櫃等運營商為主要代表。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李連成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物流的本質是對人與物進行時間和空間上的配置,而智能快遞櫃的出現則可以有效解決快遞員與客戶之間在“最后一公裡”環節上的時空障礙,顯著提升物流行業效率與消費服務體驗。

  “事實上,目前快遞派送除了直接與收件人聯系之外,也存在著小賣部、超市等固定經營場所代收的‘人工驛站’模式。相比之下,智能快遞櫃不僅不受營業時間限制,而且對於客戶來說也有著更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私密性,可以作為快遞派送渠道的有益補充。”李連成說。

  附加功能有待提升

  智能物流更親民,健康發展很重要。目前,智能快遞櫃在發展中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如:一些快遞員為了方便自己的客戶取件搶佔位置較好的隔間﹔部分小區在公共空地使用上不願對快遞櫃開放﹔快遞櫃在布局上網絡優勢不明顯等等。

  與此同時,盈利模式也是快遞櫃必須突破的瓶頸。據了解,目前每個智能快遞櫃的鋪設大約需要3萬元到4萬元,因此大面積鋪設智能快遞櫃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中國用戶對於額外繳費認同度還不高,智能快遞櫃企業還未能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不利於長遠發展。

  “一方面,設立智能快遞櫃牽扯到快遞企業、用戶、社區三方面﹔另一方面,智能快遞櫃又確實可以提升物流效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物流選擇。因此,應努力探索一個使所有利益相關者共贏的方案,鼓勵這種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李連成說。

  山東省快遞行業協會秘書長馬光華建議,快遞櫃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智能化綜合服務平台,功能開放要多樣性,同時增加科技手段提升設施附加值,如通過快遞櫃可以訂購火車票、飛機票,代繳水電費等。

(責編:邢鄭、喬雪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