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10 年1 個億 中民投輸出“一帶一路”人才軟實力

2017年05月02日16:13 |
小字號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是中國給出的新型全球化方案,其中也產生了對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2017 年4 月27日,清華大學、中國民生投資集團(以下簡稱“中民投”)及印尼工商會在北京聯合召開了“一帶一路”探路印尼產業——領航計劃回顧與展望座談會,探討“一帶一路”帶來的發展機遇和對人才的實際需求。

  人才全球化VS 人才本地化?

  目前,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的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處於全新經濟增長期的東南亞、中東和南亞地區。清華大學副秘書長、技術轉移研究院院長、全球產業4.5 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金勤獻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他們發現沿線國家對中高級管理人才的需求漸強烈。據印尼商會代表介紹,印度尼西亞正處於以競爭力和增長為重點的經濟發展階段,然而人力資本往往被視為重大障礙。

  印尼政府已將人力資本列上首要議程,更多地投資促進國家教育培訓體系的發展,特別是在農業、工業、造船、紡織品、食品和飲料、鋼鐵、採礦、運輸、信息通信領域。事實上,“一帶一路”的成功,取決於一個個項目的成功,而一個個項目的成功在於管理的成功,管理的成功,則需要人才的儲備和培養。但領英此前發布的《“一帶一路”人才白皮書》顯示,72%的擁有海外業務的受訪中國企業,海外機構員工還主要從中國外派。

  中民投總裁高級助理、中民醫療總裁秦劍認為,業務全球化帶來的人才全球化,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必經之路。中國企業在全球化初期,主要是從國內派出人才,但不得不面臨的就是本地化運營的問題。這不僅僅是有國際化背景和思維就能夠解決的。實現本地化運營,需要真正的本地化人才。

  投總裁高級助理、中民醫療總裁秦劍

  在實際推進“一帶一路”布局的進程中,秦劍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文化差異的問題亟需化解。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的布局仍在起步階段,對在“一帶一路”沿線發展的實際經驗還在積累中。同樣,這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夠真正了解中國的人也還不多。其次是體制上和理念上的差異。中國多年來經濟高速發展進程中,政府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習慣了這種體制優勢的中國公司,在其他國家可能很難適應。

  清華大學全球產業4.5 研究院副院長、經管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副主任李東紅認為,中國企業在印尼的發展,需要大批本地化的人才,隻有一大批本地化的人才成長起來,才能更好的促進印尼和中國的合作,促進中國企業在印尼的發展。

  清華大學副秘書長、技術轉移研究院院長、全球產業4.5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金勤獻

  中民投支招“出海”人才策略

  目前,中民投在“一帶一路”國內外沿線均有布局——中民投在中國香港設立分支機構,在新加坡成立中民投國際,立足亞洲拓展全球業務。在東南亞市場重點建設產業園區,工業新城和未來社區,加快推進總投資50 億美元的印尼產業園,在中亞進行資源合作開發,積極在歐美發達市場尋找金融服務業並購機會。

  在中國內地,中民投戰略投資了新能源、裝配式建筑和居家養老三大產業,主要布局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內省份。而中民投在國內布局的優勢產業也已開始出海,向海外輸出先進商業模式。據透露,中民投旗下的中民新能近期專門籌建了海外事業部,正在探討合作柬埔寨立項的第一個垃圾發電項目,同時開始布局印度等國的清潔能源業務。

  “中民投是一家國際化的產融投資集團,在國內外的布局涉及到多個產業,尤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搭建產業平台,因此對人才的需求很迫切,也很多元化。”秦劍透露,對此,中民投通過招聘培養國際化人才和專項培養本地化人才兩種方式來滿足全球業務發展需要。在中民投,外籍雇員或有海外經歷的員工已經佔到了一半以上——在中民投完成美國思諾保險國際集團的收購過程中,中民投國際化的金融精英團隊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與包括美國、英國、瑞典、百慕大、澳大利亞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保險監管機構進行了近8 個月的溝通,最終完成了收購。

  在東南亞等國家,中民投成立了“一帶一路”人才培養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金融和管理人才,進行人才“軟實力”的輸出。2015 年11 月5 日,中民投、印尼工商會和清華大學在上海簽署合作協議,三方共同成立一帶一路探路印尼產業—“領航計劃”人才培養項目,由中民投“一帶一路”人才培養基金出資,計劃分10 年累計投入1 億元人民幣,委托清華大學開展專項培訓。這也是“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首個由民營企業出資、國內知名高校開辦的專項人才培訓計劃。培訓預計開展20 期,總培訓人數在600-700 人。

  印尼工商會投資部及秘書部副主席Sugiharto 表示這樣的培訓項目,可以為未來印尼與中國的商業合作儲備人才。他介紹說,華為去年3 月也邀請了印尼大學IT 工程的1500名學生去華為公司參加培訓,為其在印尼建設的制造中心培養人才。

  印尼工商會投資部及秘書副主席 Mr.SUGIHARTO

  培訓項目只是首站,更接地氣的職業技術培訓方案也在醞釀中。中民投計劃通過與中國、印尼領先的技術培訓學校合作,設置中民投產業技術培訓班,為在印尼的中國企業提供大量熟練技工,以滿足產業園多層次的人才需求。

  “我們會根據實際發展情況,推動舉辦相應的人才培訓和交流活動,不僅可以提供當地人才的培訓機會,也會考慮組織中國的企業家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考察學習。”秦劍透露。

  印尼年輕人也掀創業潮 最想學中國經驗

  15 名來自印尼工商業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參加了2016 年首期培訓,平均年齡39 歲,最年輕的不過24 歲。第一期課程包括了杰出領導力、前沿商業環境分析、商業運營和管理、創新與實踐四個模塊。

  在研討會上,清華大學管理學院高管教育中心副主任李謙表示,第一期學員們反響不錯,他們也提出希望有更多案例的探討,不僅是成功的案例,還包括失敗的案例,還希望探討社會及文化因素對新興工業的影響,“一帶一路”倡議是如何應用於對外政策的。

  他們對這些話題的關注正與印尼的發展階段有關——印尼人口與中國一樣眾多,但人口結構年輕,正處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期,整個國家正從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資源型社會轉變成一個新興的工業化社會。“現在印尼政府也大力提倡創業,年輕人畢業以后也不一定非要給大企業打工,可以自己去創業。” 印尼工商會創業和培訓委員會主席、BabaRafi 總經理Hendy Setiono 將參加第二期的培訓,他經常為一些青年學生舉辦講座、研討會,表示這次從清華項目中學到的知識可以與印尼的學生們分享,幫助他們做好成為創業者的准備。

  Izmir Eka Wijaya Putera 是一家印尼電子商務企業的首席運營官,參加了去年的首期培訓,特別想學習中國的電子商務經驗——印尼現在的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還很像10 年-12 年前的中國。“通過這個課程我們了解到了中國文化、歷史,中國政府和民營經濟發展,也了解到中國對於合作智慧的理解,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東盟或者東南亞國家作為一個區域性的共同體,該如何來合作。”另一位印尼學員感慨說,中國從農業國家轉變為工業國家也走了很長的路。進入到工業化階段后,創新發明在改變一個企業的發展形態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企業開始在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源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

(責編:趙爽、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