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融資渠道怎麼擴?銀行資金投向合理嗎?擔保方式能否更靈活?

企業家三問:融資難如何破解(聚焦供給側改革·振興實體經濟(下))

本報記者  李家鼎  龔相娟  李  剛
2017年05月04日04: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金融活,經濟活。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

  記者日前在多省市實地調查,不少企業家反映:當前,融資難現象不同程度存在,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還需進一步疏通。

  一問融資渠道

  “白手起家的企業缺少抵押物,銀行手續太麻煩。”廣州五行科技是一家服務產業孵化的創意園公司,運營8年多,企業負責人見証著實體經濟融資之困。

  很多中小企業主要靠股權性融資。隻要項目好,利潤率高,就成立項目公司,拿出股份引進戰略投資人,一般是民間性借貸。“不找風險投資公司,談起來很麻煩,資金成本和條件也不低”。

  吉林香辰食品公司近年開始與虛擬經濟結合,布局了自己的金融板塊。“實體經濟確實錢難賺。”總經理楊穎表示,想發展,但融資壓力較大。在她看來,中小企業融資還是難。“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的業務,更多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商業銀行貸款比較容易,但利率偏高。”

  “我們這樣的企業,在銀行貸款程序繁瑣,需要抵押物品。客觀上降低了融資效率。”吉林昆侖建設公司總經理吳麗娜介紹,企業主營公共裝修,技術人員、設計師多,資產相對較輕。

  吉林榮德光學公司在2014年之前沒有融資貸款,全靠企業自身發展。2014年后,市場不斷擴大,急需資金。“當時以政府財政股權融入方式融資,隻堅持了1年,因為佔比太高。”總經理倪國東表示,2016年,自己靠個人關系進行二輪融資,主要是社會資金。他認為,政府股權融資最難,銀行貸款其次,社會資金融入相對簡單。

  一些中小企業也表示,正感受到政府扶持不斷加大,融資會談越來越多。

  鏈接

  今年全國兩會,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主要表現在三方面: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仍持慎重態度、擔保體系滯后使小微企業獲得貸款可能性較低、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弱達不到融資門檻。工信部將會同央行開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的3年專項行動﹔配合財政部研究加快擔保體系建設﹔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支持等。

  二問資金投向

  “融資方面國企情況稍好,民企更難。”吉林化纖集團董事長宋德武介紹,因為是上市國企,除了向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外,還可以股權融資。

  但近年來紡織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分化和國際化進程更加明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雖然財務成本並非吉林化纖當前最急迫的問題,但2016年以前融資比較難,“這一年來有所改善”。

  信用貸款是我國銀行長期以來的主要放款方式,但風險較大。借款方經濟效益、發展前景等,是銀行評估的關鍵。廣東起家的家電品牌創維,近年來融資額基本穩定,保持在80億元左右,以信用貸款為主。

  2016年上半年起,家電企業形勢日趨嚴峻,國際龍頭企業市場份額逐漸縮小,國內品牌企業競爭加劇,產品利潤空間壓縮。“信用貸款對企業盈利要求比較高,就當前實體經濟發展看,公司融資能力可能下降。”創維公司負責人說。

  不少制造業企業家表示,伴隨智能制造和高科技產業發展,期待多元化資本市場,希望更多資源投向極具發展潛力的實業領域。

  “融資難易程度主要與宏觀政策相關。”同樣是家電行業的格蘭仕,銷售規模從原來的快速增長,變為近2—3年穩中有升,相同功能產品銷售價格逐年走低。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大型企業因經營規模和經營質量較好,相同宏觀貨幣和財務政策下,融資相對容易。

  鏈接

  商業銀行的貸款資金投向和結構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邱兆祥認為,當前商業銀行應立足於振興實體經濟,盤活沉澱在僵尸企業和低效領域的貸款資源,將其投向符合國家和地區重大發展戰略的實體經濟。

  三問擔保方式

  當前,我國對外開放力度越來越大,一些“走出去”的外向型實體企業也面臨著資金問題。

  天津聚龍嘉華投資集團總部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是一家全產業鏈的跨國油脂企業。目前,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為企業提供了最大化融資支持。

  而隨著海外油棕種植園不斷擴展和境外經貿合作區農業產業型園區開工建設,聚龍海外項目建設融資需求越來越大。執行董事長張婭介紹,農業項目往往投資大、周期長,企業前期投入較大,1萬公頃需1億—1.5億美元。比如,棕櫚種植一般在3—5年才能結果榨油實現收益,融資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但我國現有擔保法規要求,企業境外項目貸款多實行“內保外貸”。目前,企業國內擔保資源資產有限,境外資產不能充分盤活,跟不上企業境外投資的規模和速度。

  一些像聚龍這樣“走出去”的企業希望,相關部門能協調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以重點推薦“走出去”企業項目等方式,向早期收獲項目提供多元資本市場和多種資金支持。

  天服三悅是一家專注款式設計、面料研發的服裝公司,與許多國際時尚公司互動緊密,正開發東南亞生產基地,貿易空間持續擴大。但民企身份、貿易與實業一體、資金同步增長疊加,融資存在一定難度。

  “我們正和銀行推進,但融資方式主要是房產抵押、關聯公司擔保,程序增多、時間加長,難度增大。”董事長馬衛民建議,相關部門和機構對這類剛性需求的消費產業,特別是自主設計研發、躋身國際市場的企業予以資金支持。

  鏈接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包明華建議,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通過盤活信貸資源解決外向型企業融資問題。政府要做好減法,盡快梳理現有優惠政策和限制條件,看看哪些資金支持的束縛可以鬆綁。此外,“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際響應,應對在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貿易的中國企業提供政策信貸引導,做好中長期規劃。

  統籌:蔣雪婕 黃 超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04日 02 版)

(責編:袁勃、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