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構建一帶一路多元、開放式金融服務體系

架起資金融通的橋梁(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

本報記者   歐陽潔
2017年05月12日08: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5月11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介紹,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優勢,向620家中外銀行會員單位發出倡議書,引領銀行業從優化海外布局、促進產融結合、強化金融合作等方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充分利用多邊金融合作機制,在沿線國家和地區貸款余額2000億美元,開行國際業務規模在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名列前茅﹔中行對沿線國家年底授信支持1000億美元,跟進境外重大項目420個﹔工行在沿線儲備412個項目,總投資金額3372億美元﹔建行在沿線儲備了180多個走出去重大項目,信貸規模900億美元……

  “沿線國家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資金需求量比較大,期限長,主要有‘三多三少’現象:中國金融機構參與較多,但國際性金融機構包括開發性金融機構參與較少﹔政策性銀行向縱深發展,但商業銀行積極性有待提高﹔傳統金融產品比較豐富,但創新型金融產品比較少。”潘光偉說,需要構建一個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國際性開發機構組成的金融服務體系,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有聲音質疑,中國的政策性貸款有附加條件,相關項目必須由中國企業或者勞動力實施,實際情況如何?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孫平說,進出口銀行貸款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作為官方出口信用機構,支持的項目原則上由中國企業實施,這是國際通行做法。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丁向群說,在開行提供的國際合作貸款中,確有不少項目由中國企業承包工程,但這完全是市場選擇,不是開行貸款的必要條件,開行對此完全持開放態度。很多國際合作項目有力地帶動了當地就業和民生改善。

  還有聲音質疑,向沿線國家提供貸款,加重了這些國家的債務負擔。丁向群指出,開行和許多發展中國家建立了互惠互利合作關系,貸款注重項目自償性,會選擇能夠產生經濟效益且在經濟上具有可行性的項目,主要以項目自身產生的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所以並未增加項目所在國財政負擔。目前,絕大部分項目都產生了良好現金流,還本付息正常。

  商業銀行如何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中國銀行副行長許羅德介紹,首先是幫助一些政府發行人民幣債券,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2013年以來,中行累計在境外承銷各類債券折合人民幣9100多億元。其次,中行吸引全球資本和投資者,通過發債籌集資金,已累計發行中長期債券191億美元,其中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債券發行了3次,共計76億美元。最后,還嘗試利用PPP籌措資金,未來這也會成為一種重要方式。

  “我們項目的經濟效益很好。在建設中,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融資支持,應該是市場化、可持續發展的,這是基本原則。”許羅德說。

  “這麼多項目,不一定每個都成功,因為整個項目進行中會有不確定性,也會有風險。但從項目特點看,我們越來越有信心把這件事情做好。”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紅力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12日 02 版)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