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重大工程巡禮】系列報道之一
天塹變通途 高速連民心
在貴州省中部的清水河上,一座高速公路大橋飛架於兩座大山之間,將天塹變為了通途。這條高速公路就是貴瓮高速。
2015年12月31日,隨著貴瓮高速通車,貴州省88個縣市區全部開通了高速公路,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的目標。
從此,這片曾經層巒疊嶂的山區高原,變身成了四通八達的“平原”,而這些高速公路通聯的不僅是大山與外面的世界,更是大山裡各族群眾的心 。
清水河大橋變天塹為通途
眾所周知,交通閉塞是貴州曾經發展乏力的重要原因。貴州境內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
蜀道難,黔道更難。
貴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質復雜,溶洞遍布。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大型鑽機無法使用隻能用最原始的人工挖孔﹔打樁十之八九會遇到溶洞,1000多方混凝土灌下去,瞬間就無影無蹤﹔沒有運輸道路,大橋所需的“大塊頭”材料既無法運進來,也沒地方存放﹔而氣候條件惡劣,多霧、多雨,雨雪天氣佔70 %……
這樣的地形環境要修高速公路,為建設者們設置了高難的條件。
然而,令人驚嘆的是,從2013年貴州啟動“高速公路建設三年大會戰”以來,貴州以攻堅的勇氣、會戰的態勢、決勝的信心,全力破解交通瓶頸。以貴瓮高速為代表的這一批新建高速公路,完全沒有被惡劣的自然環境所影響,在建設者們的創新智慧與攻堅精神之下,工程進度神速。甚至貴瓮高速的清水河大橋,在施工難度頗高的情況下都能提前完成任務。中交貴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瓮公司)總工郭俊禮對記者表示:“清水河大橋施工時間比同等規模橋梁縮減了40 %。 ”
這座被英國媒體稱為“世界第二高橋”的清水河大橋,其施工時間預計至少需要4至5年,然而速度卻快得不可思議——從開工到通車僅29個月,比計劃工期提前了整整一年。
“隻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 ”
這條橫挂在百米橋墩上的標語大概就是貴瓮高速建設者們高水平、快速度完成項目的秘訣。
“截止目前,清水河大橋項目設計施工共申報40多項國家專利,還有20多項正在准備申報中。”
貴瓮高速清水河大橋項目總工程師張明閃對記者表示,“為了解決運輸材料的效率難題,大橋第一次採用了千米級大噸位纜索吊,這一創新工藝為大橋建設縮短了7個月左右的工期。”
“一切都以現場為核心,誰都不能拖后腿” 。清水河大橋項目經理王鳳存經常拿這句話為項目部員工們統一思想。而整個項目部如同一組咬合緊密、互相推動的大齒輪,材料、設備、技術、后勤各部門高速運轉,最終完成了這一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清水河大橋提前一年通車,在中國橋梁建設史上書寫了新的高度,也創造了新的速度。
“我們這裡很多人祖祖輩輩都沒有見過山那頭的模樣,高速路讓我們夢想成真了。 ”
2015年的最后一天,苗族姑娘陳桂珍和數十位苗、布依、土家族少女身著盛裝,齊聚在新修建好的清水河橋橋頭,爭相合影。
苗族姑娘們與新建成的清水河大橋合影
回想修路之前,清水河兩岸的山頭雖然直線距離不過1公裡,但走起來卻不容易——家住白沙鄉的袁富國每次過對岸,都要先沿著羊腸小道下到谷底,然后坐上渡船過河,再從另一座山的谷底沿著另一條羊腸小道登上山頭,這一程下來起碼2個小時。
在清水河大橋建成后,這一程隻要3分鐘就夠了。同時,隨著貴瓮高速的通車,貴陽到瓮安的距離由之前的4個小時,縮短為1小時。清水河兩岸人們的出行不再困難重重,讓他們跟大山外面的世界變得更近了。
交通閉塞是貴州相當部分群眾貧困的重要原因,高速路的開通,不僅給全省各縣的經濟、文化注入新的機遇與活力,也拉近了各縣市之間、各縣市與貴陽之間的距離,改變了對外交通閉塞狀況,加強貧困群眾與外部聯系,使農產品更多地變為商品,拓寬農民增收門路,穩定增加農民收入。
高速公路的修建盤活了山區的經濟
“貴瓮高速通車后,5分鐘可上貫穿貴陽、黔南、銅仁等地的高速。毛雲鄉搖身一變,成了開陽的‘南大門’,貴陽到黔南的‘橋頭堡’。”一位香港投資人表示。
貴瓮高速邊的瓮安縣也成了各大企業爭搶的“香餑餑” 。“瓮安具有磷肥的資源優勢,高速通車后,我們的物流成本每噸可以減少20元”,金正大負責人說,高速通車將為金正大每年減少近6000萬元成本。
目前,貴瓮高速沿線的八個鄉鎮都開啟了新一輪經濟布局,掀起新的產業發展熱潮。
黔道難,清水河之上的貴瓮高速難度大
清水河大橋以不可思議的29個月時間建成
五年以來,我國新建成高速公路3萬多公裡,以13萬公裡的總裡程穩居世界第一。這些高速公路的建成和通車方便了百姓生活、盤活了地方經濟,為“一帶一路”的構想、中國夢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的建設者們不僅譜寫出一曲曲英雄贊歌,也上演了一幕幕悲歡離合。在他們的身上,不僅能看到攻堅克難的決心和勇氣,也閃耀著解決問題的智慧和能力。他們是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鋪路人,更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者,他們不僅把通路建在祖國大地之上,同時也建在了各族人民的心坎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