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麻辣財經:消費佔GDP比重持續上升,背后原因竟是這個!

2018年09月17日21:49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小字號

麻辣財經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工資佔GDP比重上升的大國,這是中國消費持續增長的最重要的來源,很多人可能對這一點認識不足。”在今天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上,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表示,在OECD國家工資佔GDP的比重是基本持平的,美國甚至是下降的,但在中國工資對GDP的佔比卻在上升。從2011年到現在,每年差不多上升5%。

  進入下半年,相關消費數據的公布引發了人們的熱烈討論,其中不乏對消費的質疑聲音。

  一個數據是: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后,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7%,是1995年以來的最低增速。不少人關心:我們的消費市場降級了嗎?未來消費的持續增長是否可持續?

  另一個數據是: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8.5%。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成長有超過78%的增長來自於終端消費。那麼繼續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究竟還有多大的空間?

  這兩天正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門安排了關於“崛起中的中國消費市場”的討論,咱們一起來看專家和企業家是怎麼說的。

  中國消費市場總體是增長的,而且潛力非常巨大

  “改革開放最大的貢獻,就是解放了思想,解放了生產力。全國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社會財富顯著增長。”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說,我國GDP增速連續幾十年保持全球領先水平,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這是全世界所公認的。

  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后,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7%,是1995年以來的最低增速。有觀點認為是消費降級了,老百姓收入增速下降,所以造成整體消費檔次的降低。對此,宗慶后明確表示:“我認為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我們的消費市場在升級。”

  宗慶后分析,在中國14億人口當中,大概有3到4億是中等收入群體,他們已經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這部分人的物質生活已經比較豐富,房子、車子等高檔消費品該有的都有了,可選的消費需求減少了,開始出國旅游、文化休閑等更高水平的消費發展,實際是消費升級的。但是,出國旅游、享受文化生活總比買車子、買房子來的便宜,因此他們的消費是升級的,但是消費額是下降的。

  “中國的消費支出,在GDP中扮演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全球金融危機之前,中國GDP增長來自消費的拉動力不到一半,現在消費佔GDP的比重接近80%,中國居民消費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表示。

  消費佔GDP的比重,從不到一半躍升到近80%,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工資佔GDP比重上升的大國,這是中國消費持續增長的最重要的來源,很多人可能對這一點認識不足。”尼古拉斯·拉迪介紹,在OECD國家工資佔GDP的比重是基本持平的,美國甚至是下降的,但在中國工資對GDP的佔比卻在上升。從2011年到現在,每年差不多上升5%。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家庭的儲蓄率從2010年開始下降。家庭儲蓄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下降,這樣也會導致消費的上升。還有,近年來中國的醫療和養老保險比以前有所改善,減少了人們的后顧之憂,促進了即期消費。”尼古拉斯·拉迪認為。

  “中國消費市場的崛起,不是孤立的或者靜態的商業窗口,它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居民財富持續增長的邏輯結果。” 亞商集團創始人陳琦偉進一步闡述,年輕一代成為促進消費市場的增長極,與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密切相關。在過去的5、6年,在年輕人的心目中已經形成一個觀念,就是有錢一定要花掉,因為以后還能掙得到錢。這背后的支撐,是他們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預期,也是對中國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未來消費將從量變到質變,從傳統消費擴展到新興領域

  如何進一步有效挖掘消費潛力,激活市場的一池春水?各方學者和企業家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出發,給出了解答。

  先看“需求側”,要改善收入分配,提高老百姓收入。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指出,雖然在2008年以后中國的收入分配狀況已經有所改善,但還不夠明顯,同時收入差距依然較大。“改善收入分配可以顯著提高有更高消費傾向的社會階層消費意願,支撐經濟增長的同時,也讓需求拉動因素更加平衡。”

  “我們還有10億多人口沒有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他們未來將是推動消費的重要力量。” 宗慶后簡單算了一筆賬,如果這10億人群每人每年增加1萬元的消費,就是會增加10萬億元的消費零售總額,反映到制造業可能有5萬億的產值,會帶動大批的企業擴大生產,形成就業。

  宗慶后建議,要提高個稅起征點,降低社保基金費率。同時通過給企業減稅,讓企業給員工多增加收入。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才能轉化為消費力。

  再看“供給側”,要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構建成熟的消費細分市場。

  “如果隻以大部分人群為消費對象,可能會形成各種各樣的短板制約﹔如果消費政策和整個市場是細分的,是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的,就能夠把所有的消費潛力充分挖掘出來。”蔡昉說,提高消費的便利性也很重要,如果消費不便利、市場設置不夠合理,它會影響總體消費水平。此外,還要完善和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實現社會政策的托底,消除人們的后顧之憂。

  “消費市場有傳統與新興之分,從相關數據看,我們有80%的消費還是在傳統消費領域。在消費提檔的趨勢下,消費還將進入到教育、健康、旅游、文化、娛樂等新領域,將對撬動消費市場產生很大推動力。”百人會理事會主席、金鷹國際集團董事長王恆說,在消費內容上,從量的消費轉為質的消費,也是傳統消費品行業可以挖掘的潛力。

(責編:王仁宏、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