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擴大進口:日用消費品成重要抓手

2018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題燈光進入試燈、調試階段。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 周銳)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在即,中國如何進一步擴大進口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門話題。
在25日舉行的“進口促消費專家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在優化進口的工作中,日用消費品將成為重要抓手。
商務部原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商務部內貿專家委員會主任黃海介紹說,從2006年到2014年間,資本品的進口佔到中國進口總額的16.7%,中間品佔78.1%,消費品隻佔5.3%。雖然到2017年時,消費品佔比提升到8.6%,但遠遠不夠。
黃海認為,在中國優化進口的規劃中,排名居前的就是日用消費品、醫藥,其次是增加裝備進口、農產品資源進口。下一步,需要把這種觀念轉化各級政府和相關方的行動。
官方之所力推增加消費品進口,是因為此舉可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表示,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整個消費品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有很多細分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進口商品從目前的技術市場和制度的條件來看的話,很多都是不可替代的。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增加消費品進口可以吸引消費回流,擴大國內消費。如果通過電商平台可以足不出戶購買國外的商品,那消費者不用出游或者出境再消費。
此外,擴大進口還可以通過促進產業升級,來增強國內的供給能力。趙萍指出,雖然中國現在品質商品和品牌商品供給能力有限,但隨著中國企業的生產能力逐漸提高,通過讓國際知名品牌和國內知名品牌在電商平台同台競爭,對於國內品牌形象打造非常有好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日用消費品進口已經呈現出明顯提速態勢。中國傳媒大學顧潔引述京東電商平台數據表示,在大的政策環境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購買進口品牌的商品,2017年與2016年相比,購買進口品牌用戶數增加了37.1%。2018年的進口品牌的數量相比於2016年更是增加了156%,增速超過了國產品牌。
其中,珠寶首飾、生鮮、寵物生活、數碼類、個人護理類等品類進口品牌商品2017年銷售金額達到2016年同期四倍以上,增速非常明顯。
對於未來如何進一步增加消費品進口,黃海表示,進口關稅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銀河証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也表示,中國人海外買奢侈品牌的包和買大白菜一樣,就是因為價格有很大的差異。
不過她提醒說,即便是稅降下來,一些品牌未必會買賬跟隨降價,因此要通過建立海外倉庫等手段,適度的提升國內對於高端商品的議價能力。
購買渠道的專業化也被認為是擴大消費品進口的重要一招。黃海指出,目前跨境電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海淘,在個人行為驅動下,消費者的利益是得不到保障的。因此,下一步的重點,作為跨境電商還是應當培育大型的電商平台,如京東的全球購、中糧等大型平台都有一套比較完善的監管系統。
此外,黃海表示,和原油、鐵礦砂等相比,作為消費品的進出口,面臨保質期、儲存、腐爛變質等問題,還需要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的配合。(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