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夜話”新基建 周劍:智能機器人是新基建的新載體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雲端峰會(簡稱WAIC2020)正在舉行。今年大會特別策劃了“AI夜話”,邀請人工智能新生代企業家代表在浦江之夜暢想新經濟的未來十年。
9日晚,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優必選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劍,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鄭慶生等嘉賓就“人工智能新基建”進行了對話。
如今,AI深度賦能新興產業的趨勢日漸顯現。以上海為例,圍繞“東西集聚、多點聯動”的布局,正加快建設“4+X”融合創新載體,目前人工智能重點企業1116家,2019年規上企業產值約1477億元,比2018年增長10.7%。另外,微軟、亞馬遜、阿裡、騰訊、百度等龍頭企業紛紛圍繞產業生態在滬布局﹔商湯、依圖、深蘭、雲從等技術類企業也爭相推進重大項目,加快技術落地步伐。
在新基建戰略下,政府和企業競相布局人工智能,展開新一輪的角逐,而智能機器人成為新基建的新載體。
吳金城表示,上海將圍繞新基建,在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創新平台、應用示范、制度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
周劍提出,智能機器人是新基建的新載體,我們以智能機器人為載體,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打造“硬件+軟件+服務+內容”的智能服務生態圈,推動經濟、社會的智能化升級,讓我們的共同家園變得更有愛。”
人工智能作為新基建的七大技術領域之一,是支撐我國實現智能化升級的基礎,而智能機器人則是實現人工智能功效最大化和長效化的最佳應用。同時,在智能化升級的過程中,新基建七大技術領域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機互聯的一個技術體系,通過協同或融合多種高新科技技術,智能機器人在新基建戰略中,將承擔智能載體的角色。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智能機器人將實現大規模的應用,滿足城市服務、人口老齡化、子女教育陪護等需要,甚至能夠贏得人類的信任,成為家庭成員。
其實,新基建與舊基建最大的區別,是立足於高新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優必選科技重點布局伺服驅動器及控制算法、運動控制算法、計算機視覺算法、導航定位、ROSA機器人操作系統應用框架、語音六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核心技術,以技術創新驅動發展。
在WAIC2020科學前沿全體會議上,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悉尼大學教授、優必選科技悉尼大學AI中心主任和AI首席科學家陶大程在演講中表示,現有的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技術開始逐漸成熟,從實驗室階段逐步進入實際產品。
依托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優必選科技於2015年開始立項研發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Walker。2019年Walker機器人與美國波士頓動力的Atlas、AgilityRobotics的Cassie,日本豐田的T-HR3s、本田的E2-DR共同入選“全球5大人形機器人”,是中國第一款可商業化落地的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
去年,Walker機器人入選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Top30,今年的WAIC,Walker機器人則成為“AI家園”的鎮館之寶,3D動態展示讓全球網友切實感受AI場景。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智能機器人也成為使用最多的人工智能應用之一。優必選科技快速推出了衛生防疫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三款防疫機器人提供體溫監測、疫情管控、消殺、宣傳導診等服務,在醫院、學校、企業、寫字樓、展館等上崗,並馳援比利時、韓國等國家,被UNDP聯合國發展計劃署捐贈給非洲盧旺達政府和醫院使用,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疫情后,新基建戰略的提出,催生產業需求急速膨脹,社會和企業生產運營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都需要提高。優必選科技推出的智能機器人一站式應用解決方案,可服務數據中心、電力、醫療、政務、社區、園區、金融、展覽、零售等多個場景,加速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新基建也帶來大量高新科技人才缺口,因此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人才,是新基建賦予教育的重要使命。
周劍提出:“人工智能教育是最美新基建。人工智能知識會變得像空氣和水一樣,潤澤新一代人,讓他們對未來的世界擁有更多想象與話語權。讓新一代學子都能不費力地接受到人工智能教育,在通往智能新時代的道路上,他們就是中國的智造力。”
在上海嘉定,優必選科技從2018年開始運營華東第一家以青少年科創教育為主題的開放式科創空間站——上海嘉定區青少年科創集散地,建筑面積達3400平方米,覆蓋了上海嘉定區85所中小學。
近期,優必選科技公布了聯合余杭區教育局落地的人工智能教育項目,涵蓋96所標准校、4所中心校和2所基地校,為全區約33000余名中小學及普職學生提供課程、競賽、實踐等學習機會,並為教師提供培訓服務。
優必選科技首席品牌官譚旻表示:“實踐証明,校內人工智能實驗室+校外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是城市教育新基建的兩個重要引擎。“
未來,優必選科技將在三個主要場景落地人工智能教育:基礎教育校內,讓人工智能走進課堂﹔基礎教育校外,從學校走到家庭去做教培搭建體系﹔高職高校,重點推進科研創新、產教融合。(記者 許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