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大咖雲集搜狐財經峰會 解讀后疫情時代“危”與“機”
11月26日,2020搜狐財經峰會在京舉行,政商大咖解析“十四五”規劃、疫情后消費態勢、雙循環新經濟、農業農村建設等政策熱點。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表示,每個人都要尋求逆勢成長,“危”與“機”共存,變化並非都是不好的,因此要更加勤奮工作,用天空視角審視全局、尋求突破。
圍繞“中國經濟的韌性”主題,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認為,經濟在明年恢復到正常水平是肯定的,同時增速會比去年高,甚至高一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表示,疫情后會有四個大的“東移”,即技術東移、制造業東移、資本東移和人才東移。他指出,在雙循環發展中,要注意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分享的主題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改革與經濟增長前景》,他建議,可從自主技術、新型城鎮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綠色發展四個方面入手,著力打造“十四五”期間的四大增長點。鄉村發展基金會聯合創始人、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國際院長陳志鋼認為,中國經濟在疫情沖擊下展現出特殊的韌性,農業農村發展也是經濟內循環的重要引擎,農村消費需求可能是形成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基礎。
在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看來,未來五年很重要的問題是,后疫情時代如何修復疫情所帶來的結構性、趨勢性、深層次變化。他預計,到2020年底,中國人均GDP將達到1.1萬美元,到2025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1.37萬美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認為,在新冠疫情沖擊之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經濟層面主要有三點體現,一是世界在變,我們已經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二是中國在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三是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在變,中國由被動接受國際經濟波動、被動接受全球治理體系和治理規則,向主動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主動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轉變。
黃奇帆認為,大變局又有五變、五不變。一是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會有所變化,但大趨勢不會變﹔二是世界經濟增長分化加劇,但經濟中心東移的大趨勢不會變﹔三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特征和理念可能會有新的變化,但引發人類社會深刻變革的大趨勢不會變﹔四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格局會發生新變化,但改革開放大趨勢不會變﹔五是中國經濟增速將適度放緩,但內在的巨大活力潛力不會變。
峰會期間,企業嘉賓圍繞“創新帶動產業升級”的主題展開探討,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華為消費者雲服務總裁張平安,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科大國盾量子總裁趙勇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在“后疫情時代的消費重振”主題中,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嘉禾一品董事長劉京京,拼多多副總裁狄拉克,杭州謙尋公司總裁趙冉發表演講。在“價值論道”環節,華泰保險董事長、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王梓木與大家論道“價值公司”,分享了一家美好公司需要具備的特質。
峰會尾聲,入世談判首席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前秘書長龍永圖表示,中國入世的經驗証明,一個國家隻要奉行開放的政策、信守對於國際規則的承諾,這個國家就會發展,一個國家的發展也將會有利於其他國家的發展。“我相信明年將會是一個好的年份,隻要我們抓住機遇,中國就能對人類、對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記者 戰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