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大熊貓野外種群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
人民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李楠樺)“我國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得到系統、完整地保護,野生生物生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部分珍稀瀕危物種種群逐步恢復,東北虎、東北豹、亞洲象、朱鹮等物種數量明顯增加,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1800多隻,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
據崔書紅介紹,近年來已開展了一系列保護生物多樣性重大活動和舉措,成效顯著。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是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進程明顯提速。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逐步納入國家各類規劃和計劃。
二是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穩步建立。目前,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劃定的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不低於陸域國土面積的25%,覆蓋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覆蓋了全國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關鍵區域。
三是就地和遷地保護網絡不斷完善。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地已達1.18萬個,總面積超過1.7億公頃,佔國土陸域面積18%。與此同時,建立了各類植物園,野生動物繁育基地,使得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人工繁育成功。
四是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取得重大進展。穩步推進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濕地保護與修復等一大批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森林覆蓋率持續增加,退化土地數量持續減少。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經全面實現了禁捕。從今年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禁捕。這些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對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恢復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是監管和執法力度不斷加強。通過開展部門、區域和國際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生物多樣性違法犯罪行為。2019年,全國涉及野生動物違法案件將近1萬起,通過嚴厲打擊,涉野生動物違法案件的總數持續下降。
“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有關部委,持續開展了‘綠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化監督檢查專項行動。2017-2019年,累計發現了34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存在的違法開礦、違法建廠,在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違法建設旅游設施和小水電站等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問題5503個,目前已經完成了整改5038個,整改完成率達到了92%。”崔書紅介紹說。
相關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