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人民網北京7月22日電 (趙竹青)2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就新冠病毒溯源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病毒溯源的科學研究工作,要求中國科技界要盡銳出戰,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要回答好“病源從哪裡來”這個重大命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科技部組織中科院、高等院校、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研究團隊圍繞動物溯源、人群溯源、分子溯源、環境溯源等重點方向積極開展了科學溯源研究工作。目前取得了一些階段性進展。
徐南平介紹,科技部在疫情剛發生的時候組織了全國科技力量,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野生動物、家禽家畜進行了病毒檢測。檢測涉及到數十個物種,比如豬、牛、羊、雞、鴨、鵝、鴿子、火雞、野兔、野豬等,在較短時間內一共檢測了8萬多份樣品,沒有發現一例新冠病毒抗體或核酸陽性。在這個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對身邊的動物在實驗室裡進行病毒的攻毒實驗,把這些動物按照易感染、不易感染或者不感染進行排序,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也知道動物溯源的一些主要方向。
“第二個工作,要找病毒來源,蝙蝠是一個焦點動物。”徐南平介紹,疫情發生后,科技部組織了多個團隊對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進行研究,主要是要研究它與新冠病毒的相似性到底有多大。研究結果顯示,蝙蝠冠狀病毒RaTG13基因組的同源性和新冠病毒達到96.2%,但是進一步研究發現,它在結合受體的關鍵區域(RBD區)上,氨基酸同源性僅為89.3%。隨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表明,RaTG13和新冠病毒相比,它在感染不同物種時的感染能力差別非常大。因此,專家綜合研判認為RaTG13與新冠病毒存在著較遠的進化關系。
除蝙蝠以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其他動物攜帶新冠相關冠狀病毒。徐南平介紹,其中最有特點的是,科學家在海關截獲的走私穿山甲中,檢測到多株冠狀病毒,其中和新冠病毒基因組同源性最高的達到92.4%,比RaTG13要低,但是它在結合受體的關鍵區域上,有一株穿山甲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氨基酸的同源性高達96.9%,而RaTG13隻有89.3%。通過這些研究,科學家認為穿山甲冠狀病毒可能在新冠病毒的演化中存在一定作用。
“通過與各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溯源研究取得了積極進展。”徐南平說,截至7月19日,中國與美國、英國等國外團隊聯合發表的溯源相關論文225篇,國內研究團隊發表論文352篇,說明溯源研究國際化程度非常高。這期間,中美醫學科研專家就疫情防控先后開展了6次視頻交流。
徐南平介紹,我國積極加強科學研究方面的數據和信息共享,依托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建立了全球共享的新冠病毒信息庫,截至7月19日,已經收集分享全球范圍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253萬余條,為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近30萬用戶提供了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