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地震預警,為生命爭分奪秒

崔興毅
2021年07月29日08:0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地震預警,為生命爭分奪秒

  7月23日晚,正在收看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四川居民突然發現,電視屏幕右下角彈出了地震預警。原來,當日20時55分,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發生了4.1級地震,中國地震預警網在地震發生時迅速向震中居民發出了警報。

  這套系統就是上千名科研和業務人員歷經5年攻關,覆蓋220萬平方公裡地震多發重點地區的中國地震預警網。不同於地震預報的震前預報,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后,向遠處的人們告知,地震波馬上要來了,趕快避險。

  7月27日,中國地震局在河北唐山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地震預警網已在京津冀、四川、雲南和福建地區實現示范運行。記者在會上獲悉,中國地震局將繼續推進全國層面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實施,力爭2022年年底前在預警重點地區形成秒級地震預警能力,在全國形成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能力。

  預警工程能發揮什麼作用

  地震發生后,避險減災每一秒都十分寶貴。研究表明:如果地震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人員傷亡率減少14%﹔如果預警時間為10秒,可使人員傷亡率減少39%﹔而如果預警時間為60秒,人員傷亡率甚至可以減少95%。

  雲南地震局局長王彬告訴記者,漾濞地震時,中國地震預警網震后7秒產出預警信息,並成功發送至專用終端和電視預警在線用戶,當時在線的約1.4萬戶全部收到了預警信號。

  據了解,我國地震預警系統已在全國20余條高速鐵路完成布設,監控裡程合計超過6000公裡,並在福廈線、成灌線、大西線等進行了多次現場模擬試驗和天然地震驗証試驗,試驗示范效果良好。

  這套“救命”系統如何構成?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副主任李永林介紹:第一部分要建設15000多個監測的站點,用於獲取信息﹔第二部分要建設一系列的數據分析處理的中心,包括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中心、國家備份中心、國家技術支持與保障中心,同時還要建設31個省級的中心和173個市級的中心﹔第三大部分是要建設一些發布的渠道。

  預警工程的建設攻克了哪些技術難題

  “概括來說,難在如何實現大而穩、快而准!”深圳防災減災技術研究院院長黃劍濤解釋,具體來說,有4個難點:一是如何盡可能縮小盲區,二是如何解決在1-2秒鐘內向受地震影響的數以千萬計的用戶發送信息,三是如何減少誤觸發,四是如何讓世界最大規模的預警系統在全自動狀態下實現秒級處理分析服務和長期穩定運行。

  針對盲區問題,黃劍濤說,我國預警工程在國際上創新提出“三網合一”技術方案,在重點地區實現了平均12公裡台站間距的預警組網,將預警信息發布時間控制在震后6秒左右,其對應的預警盲區半徑約為20公裡左右,這是當前國際上運行的預警系統的最優指標。

  針對時效問題,黃劍濤指出,深研院和華為公司合作研發的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具備每秒鐘推送200萬條信息的能力,並設計了智能的信息發送策略,優先把地震預警信息推送給震中周邊地區的民眾和各種機構。這是信息服務能力的重大突破。

  針對誤觸發問題,黃劍濤介紹:“我們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震預警技術,中國地震預警網正式上線前經過了上百個歷史震例數據回放測試,產出信息的准確性不斷提高。”

  針對穩定運行問題,黃劍濤強調,中國地震預警網歷經十多年技術研發儲備,在多個方面都已形成中國特色的自主技術。

  未來地震預警如何又快又准

  “快”和“准”是地震預警的核心要義。

  “我們的地震預警系統目前在這兩個指標上都是國際先進水平。”中國地震局地震預警技術研究成都中心負責人王暾告訴記者,我們對於大部分地震首次響應時間為震后6~7秒,震后10秒預警震級偏差約為0.35級(滿足預警避險所需的0.5級)。

  河北省地震局局長戴泊生介紹,2018年國家地震預警工程投建,京津冀地區按照“一張網、一張表、一套機制、一個結果”的原則先行先試,新建、改建地震監測站點共計1653個,全域平均台站間距為11千米,台站密度較以前有了質的提升。“我們還分別在北京、天津、河北建設了3個區域地震預警中心,部署了預警信息處理、決策、發布、烈度速報產出系統,具備了秒級地震預警能力和分鐘級烈度速報能力。”

  京津冀地區不僅在“准”上破題,在“快”上也不斷發力。網絡電視(IPTV)是家庭必備,京津冀三地地震局均同本地廣電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選取唐山、房山等地試點實現了地震預警信息播發。

  人手一部的手機也是地震預警終端。“目前中國四大手機廠商都已經在手機操作系統裡內置了地震預警接收功能,民眾開啟之后就能收到預警。”據了解,今年6月3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和小米集團共同宣布,中國首個手機地震監測預警網啟用,把智能手機變成地震監測儀。

  “下一步,中國地震局將繼續推進全國層面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實施,力爭年底前在新疆、甘肅、青海和西藏等地的重點地區實現預警能力,2022年底前在華北、南北地震帶、東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以及拉薩周邊等預警重點地區形成秒級地震預警能力,在全國形成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能力。”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陰朝民指出,后續將結合新增項目的實施,推動建成覆蓋全國人口密集地區的地震預警網絡,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責編:趙超、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