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盯緊地方債務風險防控

曾金華
2021年07月31日08:06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盯緊地方債務風險防控

  一些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特別是隱性債務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既要加強社會監督、審計監督、財政監督,也要加大違法違規成本。在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中,要堅持疏堵結合,把“開大前門”和“嚴堵后門”協調起來,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需要。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范化解工作一直備受關注。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地方人大對政府債務審查監督的意見》,地方人大“盯緊”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顯示出中央保持對地方政府債務監管高壓態勢,發出持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強烈信號。

  宏觀上看,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同時,一些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特別是隱性債務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從審計情況看,違規舉債行為仍時有發生,風險隱患不少。應該說,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一項關鍵性任務。

  我國已經構建了政府舉債融資的一系列法律、政策,逐步形成覆蓋政府債務限額管理、預算管理、風險評估和預警、風險事件應急處置、債務違約分類處置等各個環節的“閉環”管理運行機制。徒法不足以自行,特別是在當前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形勢下,遏制住某些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的沖動和行為,嚴格落實法律制度至關重要。

  此次部署加強地方人大對政府債務審查監督,就是落實政府債務管理法律制度的重要一環。比如,政府在預算草案、預算調整方案和決算草案中,要及時、完整、真實編制政府債務,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在上級政府下達的債務限額之內舉債等,這些都應該接受地方人大的嚴格審查監督。硬化預算約束、強化預算執行,有利於防止政府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借債務。

  在實行地方人大監督的同時,還應加強社會監督、審計監督、財政監督,形成多層次、多角度監督體系,構建“大監管”格局,持之以恆防范化解債務風險,特別是對各類隱性債務風險隱患做到早發現、早處置。“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加強預算公開和債務信息公開,把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置於陽光下。

  同時,執行法律須有“利齒”,要加大違法違規成本。在加強監督的基礎上,加大對違法違規融資的問責力度和處罰力度,嚴格落實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制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

  值得強調的是,在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中,要堅持疏堵結合,把“開大前門”和“嚴堵后門”協調起來,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需要。通過依法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增加有效投資,促進宏觀經濟平穩運行。今年上半年,全國地方已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4800億元,有力支持了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重大項目工程,有效助力了經濟平穩恢復。

  風險意識一刻不能放鬆。“大監管”格局要持續發揮作用,通過實施常態化監控、核查、督查機制,既有效發揮政府債務融資的積極作用,又堅決防范化解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責編:趙超、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