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土樓故裡的“防汛24小時”

這是雨中的田螺坑土樓群(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台風過境,位於福建漳州南靖的塔下村迎來陣陣小雨,走過村道兩旁,房屋石壁上一道近一米高的水痕仍清晰可見,提示著過去24小時這裡經歷的一切。
今年第9號台風“盧碧”於5日下午在漳州市二次登陸。“盧碧”雖然風力不大,但雲團龐大、水汽充足,給當地帶來長時間的降雨。過去24小時,漳州市10個站點監測雨量超過100毫米,主要集中於西部山區。
南靖縣是典型的山區縣,境內因客家土樓林立而成為旅游勝地。記者6日驅車前往塔下村,發現由於山區土質疏鬆,連日暴雨導致多處公路出現溜方,一旁搶修的交通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通往土樓一段20多公裡的縣道上,兩日來已出現7處溜方。
暴雨也讓山區河流水位暴漲。5日13時44分,在土樓景區內的塔下村,有民宿老板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村裡的河流已經完全漫上村道,渾濁的洪水裹挾著樹枝,道路兩側的房屋如同漂在河面上。
塔下村被譽為“高山水鄉”,平日裡游客眾多,此次水勢雖然凶險,但並未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這背后基層干部的轉移避險至關重要。“平時不下雨的時候,村民和游客經常把車停在低窪地帶道路兩旁,若暴雨導致河水上漲,這是最大的風險點。”塔下村書記張新峰說,為此,村干部提前一天便在村裡用喇叭和微信群通知,讓車主將車輛及時挪到高處。
與村干部一道奔波的還有“下沉干部”。4日晚上7時,“盧碧”還在海上盤旋,南靖縣啟動防台風和防暴雨預警,土樓管委會干部黃傳寺接到通知后,與包村隊員一道下沉到村。5日上午,黃傳寺和村干部在村裡巡查時發現,仍有多部車輛在河道邊停留,便挨家挨戶通知挪車,直至清理完畢。
5日13時,山洪襲來,18時,水位慢慢退去。五個小時內,村鎮兩級干部值守在安全屋內——屋內陳設的救生設備確保一旦有人員落水,可及時救援上岸。
“大家不敢放鬆警惕,直到6日天氣有所好轉,我們才讓一些高陡邊坡轉移出來的群眾回家,未來我們還將時刻關注雨情,隨時准備轉移避險。”張新峰說。
“台風前夕,南靖縣已連續多天強降雨,對山區而言,滑坡等地質災害是防范重點。”南靖縣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黃曉東說,台風登陸以來,當地交通部門已及時清理了數十處溜方,並安裝警示標識,同時土樓景區啟動24小時值班,隨時監控可能發生的險情。
連日來,降雨持續考驗山區。漳州市提出“市領導趕赴挂鉤縣區、縣區領導到鄉鎮、鄉鎮領導到村居”,通過靠前指揮,下沉到一線的干部達9795人次。同時,加大對306處地質災害點和1733個高陡邊坡的巡查監測力度,目前已出動專業技術人員103人、群測群防3777人次,轉移陸上危險區域群眾841人。(吳劍鋒、周義)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