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新人群聚集,女性創業者經營項目佔比超四成——
198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她們在這裡筑夢
夢想在這裡生根發芽
4年前,喬羽決定將自己的店從鬧市區搬到秦皇島198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彼時,文創園區正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成為當下的網紅打卡地,但喬羽頗為中意,“或許是骨子裡的文藝范兒,特別關注周遭環境的調性搭配!”喬羽說。
學攝影二十年,喬羽把愛好變成了職業,2009年在市區創辦了一家婚紗攝影店。流水線式的商業運營,雖說客源不斷、業績不錯,但她覺得和自己的藝術追求有些距離。
2017年秋天,喬羽到198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走了一遭,“那天很激動,這就是我心心念念想找的地方。秦皇島也終於有了這樣藝術氣息很濃的空間。”
喬羽很快選中了一塊空間,著手打造。“這是一個圓夢的過程,我自己設計、自己裝飾店面。我想要屋子中央有一棵郁郁蔥蔥的樹,因為喜歡作家三毛那句話:‘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洒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2018年7月,攝影店正式開業。開業三年來,喬羽的感受是:“這裡雖比不上市區客流量大,但店的提檔升級使整體業績比原先要好很多。”
“園區好多角落都是我的取景點,煙火氣、藝術氣兼得,出來的片子客戶都很喜歡。”喬羽告訴記者,“我還細分了攝影工作室,這邊做親子攝影,在園區內又新裝修出一個店,專做成人肖像攝影工作室 。”
4年前,從198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偶然路過的王麗,也做了一次“遷移”。“這裡的整體氣息、消費群體與我們的業務很符合,因此就駐扎這裡了。”
計算機專業出身的王麗,大學畢業后和朋友一起開辦了游戲業態“第九街區探案館”。“相比一二線城市,我們這裡以前缺少新潮的創意區。198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年輕人喜歡打卡的網紅地,自然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客流。”
王麗的店面佔地1000平方米,這裡也成為她事業版圖迅速擴張的“福地”。“我們團隊幫助設計店面,負責提供游戲劇本和道具等業務。現在全國范圍內我們服務、支持的店已有一千多家。”
退伍軍人王菁簫在園區辦了一家萌賢國學館。“園區提出守正創新的理念,和我經營的這個項目非常吻合,所以落地在此。”王菁簫介紹,國學館開業后,經常舉辦公益課程講座、國學經典誦讀、古法造紙、茶藝、插花等等,很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歡。“去年上半年因疫情受些影響,下半年園區舉辦各種文化宣傳推廣活動,幫助店鋪引流,擴大影響力。”
女性創業者為園區帶來活力生機
漫步產業園區,射箭館、陶藝館、主題酒吧、手作店鋪、城市書房、沉浸式劇場……小眾而新潮的店面不斷映入眼帘。“這裡既是一種根植於城市的物理空間,也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新人群的聚集地。”園區總經理趙樹斌對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說。
據趙樹斌介紹,園區前身是河北省改革開放之后引入的第一家外資企業舊址。2012年,企業整體搬遷,老廠房處於閑置狀態。2016年,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決定將其拓展為文化創意空間。為繼承和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定名為198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園區結合秦皇島一流國際旅游城市建設,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守正、創新為價值觀,以育新人、興文化為使命,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建園以來,園區先后舉辦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成果展、2018文化旅游產業創新發展(秦皇島)峰會、2019首屆秦皇島水彩藝術節、首屆秦皇島市民間藝術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秦皇島市職工書畫作品展等100多場文化活動。
園區由一片雜草叢生、廢棄的老廠房,如今變身集工業遺址、文化創意、休閑娛樂於一體的文旅綜合體,為眾多有想法、有才藝的人孵化夢想、實現夢想提供“土壤”,也成為巾幗創業的基地。
據悉,園區現已孵化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65家。其中,女性創業者經營項目28家,佔比超過四成,最小的女性創業者隻有21歲。“這些新時代的女性有想法、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做事有韌勁兒,她們為園區帶來活力和生機。園區帶動就業500多人,女性就業者200多人。”趙樹斌說。
“希望產業園能夠打造全市女性創業的示范基地,聯合各類婦女協會、社會組織共同構建協調融合的工作體系,把相關活動串聯起來,形成一個互利互助、交流學習的平台。”今年3月,秦皇島市婦聯主席單慧英一行到園區調研女性創業創新工作,對產業園服務創業者的舉措以及未來在服務女性創新創業方面的規劃給予了肯定。
如今,198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成為河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產業優秀創業平台、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秦皇島)基地,集產、學、研、創於一身。“我們歡迎更多有才藝、有想法的女性來這裡創業就業。”趙樹斌說。(記者 周麗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