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夏糧平安落袋

今年,我國夏糧再獲豐收,實現“十八連豐”。在產糧大省河北,更是出現夏糧播種面積、平均畝產、總產量“三增”的喜人局面。
數據顯示,今年河北全省夏糧播種面積為3406.2萬畝,比上年增加41.5萬畝﹔平均畝產為435.3公斤,比上年增加3.2公斤,單產創歷史新高﹔總產量為1482.7萬噸,比上年增加28.8萬噸。
豐收成果來之不易。近日,記者走進田間地頭,探訪河北夏糧“三增”背后的原因。
好收成來之不易
麥收就怕連陰雨,不僅耽誤農時,還會造成小麥穗發芽,影響糧食品質。今年夏收前,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區曾遇到陰雨天氣,但該區廉州鎮北營村的種糧大戶王永昌卻不擔心。
“我種的是‘藁優’系列強筋麥品種,抗穗發芽效果非常好。”王永昌告訴記者,他通過土地流轉種了800畝小麥,今年每畝比去年增產100斤,“這是我2014年通過流轉土地種小麥以來,收成最好的一年”。
每畝多收100斤,靠啥實現?“天幫忙、人努力。”王永昌告訴記者,除了種子好,今年氣候條件也不錯,溫差大,麥收前沒有干熱風,小麥顆粒飽滿。“有好種子、好天氣,還得有好管理。前期田間管理做得細,全程機械化,既節省人工,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藁城區曾11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是全國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縣。今年全區小麥種植面積49.9萬畝,其中強筋麥品種佔到90%以上。
“我們培育的‘藁優’系列強筋麥品種,不僅具有高產、優質、抗穗發芽等特點,還能達到抗旱二級標准,節水效果非常明顯,價格也比普通小麥每斤高一毛錢。”藁城區農科所所長楊海川告訴記者,“藁優”系列強筋麥種子休眠期達70天,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所以麥收前的短期陰雨天氣不會造成穗發芽。
藁城區農科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縣級農科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該所堅持自主創新,先后培育審定了9個強筋麥品種,填補了國內優質強筋麥科研育種空白,打破了國外品種長期壟斷我國優質強筋麥市場的格局。目前,“藁優”強筋麥在冀魯豫地區推廣面積累計達8000萬畝以上。
記者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全省優質強筋小麥面積發展到456萬畝,比上年增加51萬畝。同時,河北統籌推進穩糧與節水,推廣抗旱節水小麥品種50個,新增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138萬畝,累計達到3300萬畝,實現種植區全覆蓋。
藏糧於技多產糧
夏糧豐收已歸倉,秋糧管理正當時。記者見到邢台市寧晉縣科協主席成智杰時,他正在該縣賈家口鎮的一片玉米地裡查看追肥管理進度。
“最近是夏玉米生長的‘大喇叭口期’,也是最關鍵的追肥期,決定了玉米棒的最終長成狀態。”看著田間長勢正旺的玉米,成智杰笑著說:“在這裡看不到施肥過程,因為全部都是通過水肥一體化填埋式滴灌帶操作的。”
成智杰帶記者來到寧晉縣壟上行土地托管協會的院子,遠遠就看到牆上寫著“您去打工我來種地”八個大字。2012年,為了更好推廣農業科技,成智杰領辦了這個協會,目前已形成2.9萬畝的托管面積,覆蓋寧晉縣18個鄉鎮96個村。
在成智杰看來,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更有利於落實“藏糧於技”的戰略。“通過推廣三項技術,讓小麥能平均每畝增產100斤左右,玉米增產150斤到200斤。”成智杰說的三項技術是“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飛防植保”。
壟上行土地托管協會院子裡有個配肥站,再過十天,就開始為今年冬小麥的種植配肥。“測土配方施肥,可以為農田精准供肥,缺啥補啥。”成智杰介紹,大田撒肥利用率隻有60%,水肥一體化可以將肥料利用率提高到90%,澆水效率可以提高30%。通過無人機開展飛防植保,在保証田間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效率是人工的60倍,同樣的面積裡農藥使用量也能減少10%。
今年以來,河北將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指標分解到市縣,落實到地塊,組織5620個服務隊進村到地頭開展農技服務。同時,鼓勵耕地優先向從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流轉,並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和生產托管服務,全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發展到3.06萬家,服務面積達到2.1億畝次,服務糧食作物面積佔比達到80%左右。
據農情調度,今年河北全省秋糧播種面積6228.8萬畝,比上年增加10.4萬畝。其中玉米種植面積5136.3萬畝,比上年增加10.6萬畝。預計全年糧食播種面積9635萬畝,比上年增加51.8萬畝,為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打下了良好基礎。
科學儲存放心糧
在今年的“三夏”作業中,河北省組織調運200萬台農業機械投入夏收夏種作業,小麥機收率達到99.7%,再創歷史新高。
“我們全面推行收獲、整地、播種‘一條龍’技術模式,開展托管式、訂單式、租賃式等服務,確保夏糧顆粒歸倉。”河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李聯習介紹,通過制發機收減損工作方案,改造推廣損失率低的新式機具,開展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今年夏收全省小麥平均畝減損4.33公斤。
豐收之后,糧價如何?怎麼收儲?8月上旬,記者來到河北柏鄉國家糧食儲備庫時,因為夏糧收購已經開始兩個多月,農民集中賣糧高峰已過,前來賣糧的車輛不多。
“今年一等小麥的開秤價是1.27元,高於今年的最低收購價0.10元/斤。”柏鄉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尚金鎖告訴記者,今年是個豐收年,價格又高於去年,老百姓賣糧積極性很高,“我們糧庫今年計劃收購3億斤夏糧,目前已經收購2.4億斤,到8月底基本上就完成了”。
尚金鎖分析說,玉米價格上漲,拉動今年小麥價格高於去年。“豐產又增收,對國家和農民來說都是好事。”尚金鎖說,如果小麥市場價低於國家最低收購價水平,意味著國家要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今年小麥產量高、市場價格也高,很好地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為了讓群眾吃上放心糧,尚金鎖正在進行小麥保鮮技術試驗。從室外30多攝氏度的高溫天,走進柏鄉糧庫小麥保鮮試驗庫,一陣涼意讓人好像走入空調房。“這是通過改造提升倉房的隔熱密閉性能,利用當地四季分明、冬季寒冷的氣候條件,通過蓄冷、保冷、穩冷等操作,在糧倉內創造一個低溫干燥的環境,進而實現小麥保鮮儲存。”尚金鎖表示,他的目標是5年后小麥還是新鮮狀態,“從目前的試驗效果看,完全可以實現”。
尚金鎖還有一個身份是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監事長,他平時也關注著全國糧食產銷情況。“從今年的糧食生產、銷售、儲備各個環節看,我們糧食產量和質量都沒問題。”(記者 陳發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