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怎麼看,下半年怎麼干”系列報道之七
消費持續回暖 經濟發展“穩定器”更加穩健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2萬億元,同比增長23%,兩年平均增長4.4%,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1.7%,‘穩定器’作用突出。”
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2021年商務工作及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朱小良表示,上半年,消費市場總體呈現穩步恢復、持續回暖的發展態勢,對經濟穩定恢復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中高端消費持續快速發展,汽車等大宗消費較快增長,文化旅游消費加快恢復,綠色健康智能消費備受青睞成為上半年消費領域發展的四個突出亮點。當前,境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擴大內需、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將成為消費領域的重點。
持續回暖 消費對國民經濟發展貢獻率大幅提升
作為最先從新冠疫情中恢復過來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復蘇。上半年,國內商品零售增長20.6%,商品消費明顯回升﹔同時,服務消費加快恢復,服務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佔比提升3.2個百分點,達到52.5%。
朱小良表示,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效,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居民消費信心逐步增強,預計消費市場總體將會繼續朝著回暖向好方向發展。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行業收入同比增長48.6%,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二季度,隨著節假日旅游出行人數增加和外出就餐增多,餐飲收入同比增長29.5%,兩年平均增長0.9%,而一季度兩年平均下降1%。
傳統消費行業復蘇的同時,新型消費行業也在蓬勃發展。直播電商、反向定制、即時配送等新模式發展勢頭良好,多層次、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
星圖數據發布報告顯示,2021年“618”促銷期間(6月1日至18日),全網GMV達5784.8億元,同比增長26.5%﹔其中直播帶貨總額達到645億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8.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6.5%。而從與網購密切相關的郵政快遞業發展情況看,截至今年7月初,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接近2018年全年業務量。
上半年,消費市場恢復態勢進一步增強,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相較於2019年的57.8%和2020年的54.3%,有了明顯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領域“新國潮”熱度逐步提升,有關電商平台“618”促銷活動期間,國產品牌銷售額佔比超過70%。而日前某國產運動品牌因為河南捐款登上熱搜,在消費者中掀起一場“野性消費”熱潮,竟使得廠商賣光庫存,廠商直播間無貨可賣隻能“賣萌”,消費潛力可見一斑。
中制智庫研究院院長新望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消費拉動代替出口拉動,創新驅動代替投資驅動,將是發展動能轉換的必然趨勢。未來,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會越來越大。消費對GDP增長貢獻度提升,是發展質量向好的標志,也是內循環開始發力的標志。
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讓居民放心消費
消費市場環境好與壞是影響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上半年,針對消費市場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開展多項專項行動,維護消費市場穩定,讓居民可以放心消費。
自2020年年底開始,由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農業農村部等多部門聯合開展的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成效顯著,截至7月15日,全國范圍內共查處相關案件近10.4萬起。
上半年,市場監管總局還開展了針對民生消費領域的“鐵拳”行動,截至6月底,辦理典型案例800余起。
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超52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超7.5億元。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於軍表示,用“讓監管長出牙齒,讓違法者付出代價”的執法效果,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昆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保証消費品質量安全,打通制約消費潛力釋放的質量堵點、品質痛點,讓人民群眾敢於消費、放心消費,有利於促進消費市場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提升消費者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動“雙循環”經濟發展支點的重要質量基礎。
進入下半年,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當前消費市場運行當中也還存在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等一些突出問題。
王昆認為,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仍需要改善消費環境,不斷優化制度供給、服務供給和市場供給﹔並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培育新增長點﹔同時,進一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優服務,大力維護消費品質量安全,滿足消費需求,促進消費升級。
新望表示,餐飲、旅游、會展、娛樂等服務業受疫情影響較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產業的影響將不可避免的傳導至制造業,同時制造業本身也受到境外疫情反扑的影響,致使產業鏈供應鏈局部受阻,最終也會傳導至消費端,成為消費增長的不確定因素。
打出組合拳 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在“六穩”“六保”政策調控之下,國民經濟穩定復蘇,逐步向好,居民消費也穩步回暖。
上半年,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1-6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3.5%。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義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7.4%﹔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4897元,增長11.6%。
就業穩定,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護住了消費的基本盤,也是居民消費能夠快速回暖的重要因素。
新望認為,消費取決於購買力,要進一步提升消費對經濟的拉動,需要提升全體居民的購買力,提升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而這就需要大力發展中小微企業,拓寬就業渠道。
隨著內需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動力,如何擴內需促消費備受關注。長久以來,住房、醫療、教育成為壓抑消費的“三座大山”,而近年來,針對於此的政策頻繁出台。
在住房領域,“房住不炒”政策一以貫之,各地因城施策針對過高上漲過快的房價出台多輪調控舉措,房價過快上漲的趨勢基本得到遏制。
在醫療領域,醫療保險不斷完善。日前,國家醫保局等部門表示2021年會繼續提高居民醫保籌資標准。而多輪多批的“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之中“靈魂砍價”頻現,實打實的為居民省下了藥費,減輕了居民醫療負擔。
在教育領域,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出台,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也讓廣大家長省去了“焦慮支出”。而多地出台教育改革措施,打擊了“學區房”的炒作,也讓教育和住房消費更加回歸理性。
消費領域專家認為,消費所起的作用應該是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消費應該成為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正向助力。
在增收和減負之外,經記者梳理發現,上半年,促進消費的政策也不斷出台。
3月,工信部等多部門出台促進汽車消費推動新能源車下鄉的政策。
5月由商務部組織開展的“消費促進月”活動中,各地共開展特色活動7300余場,其中省級重點活動3100多場,參與企業20余萬家。根據商務部對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機構數據監測,2021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期間,累計實現商品和服務交易額4.82萬億元,比去年5月增長22.8%。
7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相關通知,明確分批次遴選、建設200家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同樣是在7月,經國務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具有很強的消費引導和帶動作用。
業內認為,從“三孩政策”落地實施,到《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的推出,一輪又一輪的消費熱潮可期,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器”也將更加穩健。
【相關閱讀:“上半年怎麼看,下半年怎麼干”系列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