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記者觀察:數字技術助力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王震 張子穎
2021年09月07日10:0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全景故宮用720度空間影像展示故宮每一個細節﹔數字文物庫記錄了6.8萬件套文物的高清影像﹔戴上AR眼鏡,深埋地下考古遺址清晰呈現眼前……在服貿會數字服務專區,故宮博物院用數字技術將紫禁城搬進了展廳。

在本屆服貿會上,5G、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的融合應用,讓傳統文化產業在這裡煥發出嶄新的活力,向世界展示了數字科技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成就、新趨勢。

《清明上河圖》放大40倍后,裡面的人到底在干什麼?有哪些典故?觀眾都可以在數字標記上找到答案。

“故宮名畫記收錄了600多幅高清名畫作品,同時還對畫作進行了數字標記。”展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數字技術,故宮博物院已經將全部對外開放的宮殿全景影像、6.8萬件套高清文物影像搬上了“雲端”,“希望能夠通過數字技術,讓這些傳統文化遺產能夠永久保留、永續傳承。”

在首鋼園的文旅服務展區,觀眾們排起長隊,等待著體驗一場“飛越北京”之旅。從中央電視塔出發,“飛越”長城、頤和園、奧體中心、北京CBD,俯瞰前門、天安門、故宮……融合了VR、5G、8K高清技術的全新體驗,讓觀眾大呼過癮。

在國家會議中心的國別展區,韓國展台的VR游戲體驗吸引了眾多觀眾,帶上VR眼鏡,坐進科技感十足的座艙,感受來自游戲的驚險刺激。

“數字+文化”的新業態正在成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本屆服貿會上,眾多文化內容與數字科技相結合的新產品、新服務、新場景、新業態驚艷亮相。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6個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182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9%,佔全部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3.5%,提高0.6個百分點。

今年6月發布的《“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堅持以創新驅動文化產業發展,落實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促進文化產業“上雲用數賦智”,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推動文化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加強文化科技創新和應用,構建創新發展生態體系。

在北京,數字化賦能下的文化產業正在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9月4日,在服貿會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介紹,依托得天獨厚的科技創新優勢,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科技融合企業收入佔文化產業收入比重連續3年達50%以上,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新業態企業營業收入佔全國比重達25.9%。

與此同時,文化產業也為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提供了更廣闊空間。服貿會上,以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已經在文化產業領域眾多場景落地應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趙沁平指出,VR技術在文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讓博物館擺脫了實體場館的限制,增強了文物展示,也擴展了觀眾的體驗維度﹔在文旅行業,VR引導場景游覽、增強內容呈現,創新數字文旅體驗模式。“未來,VR技術將隨著文化產業更快地融入大眾生活,顛覆傳統的觀覽模式,為觀眾帶來新場景、新體驗。”趙沁平說。

“通過AI賦能,城市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展現自己的文化遺產,也能更生動地講述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故事,彰顯自己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吸引力。”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指出,人工智能已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責編:王震、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