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他們才是最該追的“星”!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2021年09月13日19:3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85后的徐飛虎,是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數學物理學領域教授,在光量子成像領域,他提出單像素單光子成像方法,開啟了遠距離成像雷達和探測等多個領域的研究﹔70后的秦禮萍,利用Cr同位素研究,首次在隕石中找到來自超新星的氧化物顆粒,為太陽系的形成受相鄰的超新星爆發的影響提供了重要証據。

9月13日,“科學探索獎”公布第三屆50人獲獎名單,依托在各自領域的研究成果,徐飛虎和秦禮萍位列其中。

記者了解到,“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設立,由騰訊基金會出資支持、科學家主導,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每年遴選不超過50名獲獎人,每位獲獎人將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且可自由支配。

三年來,“科學探索獎”共評選出150位獲獎人。與過往兩屆共100人獲獎名單相比,本屆面孔更為多元,既有國家級重要獎項獲得者,也有多人從未獲過任何知名獎項。

從本屆獲獎榜單來看,獲獎人性別分布變化明顯。女性獲獎人8位創三年之最﹔年輕化趨勢明顯,35歲及以下獲獎人7位,其中最年輕獲獎者僅32歲,1988年出生﹔分布更為廣泛,50位獲獎人來自13個城市,蘇州、長沙等非一線城市首次有人上榜。

可以看出,中國科技創新的蓬勃發展和人才創新生態環境正在不斷優化,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成為社會公眾“追星”的對象。

對此,不少年輕觀眾在網上留言稱:“選擇積極正面的偶像尤為重要,科學家才是我們最應該追的‘星’”。此前,有知名科學家走進高校校園,師生夾道歡迎,秒變“大型追星現場”,這一現象也引發了大眾熱議,不少青年學生對科學家的熱情,讓人倍感欣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青年科研人員紛紛接棒挑大梁,走向更高、更大的平台,逐步成長為我國科技創新中堅力量。有專家表示,時代需要更優質的偶像,這些優秀青年科學家展現出優質偶像的擔當與責任,內化為當代青年的人生支點,具有積極意義。

青年科學家是希望也是力量。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說:“尖端的科學,前沿的技術,對於我們中國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有自己原創的發現。隻有我們自己原創的發明,才能引領我們中國往更深更高發展,因此要特別重視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謝克昌表示,“科學探索獎”的設置對年輕人指出了一條道路,一定要在基礎研究上,和關鍵性的共性的前沿的交叉的技術上有所突破。

饒毅表示,希望這個獎項對青年科技工作者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是“雪中送炭”式的激勵,為他們未來在中國作出杰出的成果,進行非常強有力的支持。

“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科學探索獎”能成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潛心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激勵,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到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研究之中。

記者注意到,“科學探索獎”特別關注女性科學家和年輕科學家的發展,在同等條件下,年齡小者和女性勝出。今年的獲獎名單也見証著女性力量的崛起。

從2019年“科學探索獎”女性獲獎人4人到今年的8人,為三年來最多,一系列支持女性科研工作者發展的政策正在取得效果。

不久前,科技部等13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為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更好發揮科技人才在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在探索獎發起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看來,給予青年科學家榮譽感也很重要。“一個大獎對年輕人來說不僅在經濟上是一種激勵,也是很好地告訴他,搞基礎研究也可以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肯定,這個也很重要。”

(責編:楊虞波羅、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