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孫接力:
新疆哈密瓜的東游“家譜”

從哈密瓜的唯一產區,到距離國內主要消費市場較遠的產區之一,新疆哈密瓜銷售歷經怎樣的變遷,又呈現哪些新動向?一對爺孫倆接力賣瓜的經歷,或許能給出答案。
“水果大王”的遺憾
1982年7月的一天。30多歲的馬合木提·買提熱木乘毛驢車,花2個小時從村裡到新疆鄯善縣,又換上綠皮火車,從吐魯番趕往廣州,花費了近一周的時間。
他用“人肉”帶貨的方式,將一顆哈密瓜從家鄉一路背到了廣州。到達當晚,馬合木提和廣東的朋友們分享了這個瓜。
自此以后,哈密瓜的風味常被朋友們挂念,每次見面都問:“什麼時候回新疆?從新疆返程時告訴我,我去火車站接你!”朋友們盼著再吃到哈密瓜。
那時,馬合木提在廣州批發家鄉特產。哈密瓜和葡萄,是他家鄉新疆吐魯番最重要的兩種特產,葡萄可以晾晒成葡萄干,哈密瓜卻隻能鮮食。
盡管當時廣州市面上哈密瓜極少,價格昂貴,但馬合木提從不敢成規模銷售哈密瓜,隻能主營葡萄干。受制於當時交通運輸條件,哈密瓜長途運輸貨損嚴重,難出遠門。
歷經40多年的耕耘,如今,馬合木提的葡萄干生意在家鄉數一數二,老人及兒子是吐魯番重要的“水果大王”。退居二線的老人,卻始終有一個心願未了:把哈密瓜賣到更遠的地方。直到去年,長孫阿地力江·阿卜杜力完成了他的心願。
電商!年輕一代的秘訣
留學日本的阿地力江記得,2019年初,他在日本的超市裡看到一顆4斤重的哈密瓜。瓜的外觀近乎完美,且每顆瓜竟然一個模樣,但一看價格,1000多元人民幣,他當時驚呆了!
2020年3月,阿地力江和叔叔艾可熱木·買合木提合作,在某電商平台開了一家鮮果店鋪。在日本的阿地力江負責店鋪運營,在新疆的叔叔負責採購發貨。
業績出乎意料。僅憑哈密瓜一個單品,他們的鮮果店鋪成為2020年度平台哈密瓜銷售前三名店鋪,日發貨平均6000單、近30噸哈密瓜。
他們有秘訣。領先同行的運營、物流速度,抵消了新疆與東部市場超長運距的弊端。
每天下午,阿地力江通過當日平台的銷售及訪客情況,預估第二天貨量,給在新疆各地瓜田一線採收的叔叔提訂單。當晚,叔叔將訂單分解到各個種植合作社。第二天一早,合作社甄選哈密瓜。中午,新瓜運至烏魯木齊中轉倉,哈密瓜在此完成打包、封裝。
當天17時左右,以千件計的哈密瓜搭乘物流貨車,從烏魯木齊中轉倉轉運至烏魯木齊機場。借助空運,最長不過48小時,國內顧客就能收到哈密瓜,而距離哈密瓜從地裡摘出,不超過60個小時。
留日歸來服務家鄉
2021年5月,留學日本的阿地力江大學畢業。第二天,他被爺爺“勒令”回國。回新疆的第二天,他發現爺爺已為他租好辦公室。老人的要求很明確,把從日本帶回來的生意經,用好。
“爺爺給我說過,在國外學會了本事,一定要回到家鄉,這裡是我的根。”阿地力江說。
后台數據顯示,阿地力江店鋪的顧客,以長三角和珠三角顧客居多,回購的老顧客超過半數。
“其實不是我做得好,是新疆的哈密瓜太甜了。”阿地力江很謙虛,但閱歷豐富的馬合木提清楚,關鍵在於,傳統農業正被新的電商改變。
(新華社烏魯木齊電 記者李志浩 阿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