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開展生僻字治理提升金融服務的用戶體驗

人民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李彤)“以前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字典裡都有這個字,但現在銀行業務都網上辦理了,生僻字就很受影響。”姓名中包含“騳”字的張女士如是說。
在過去,用戶辦理銀行業務時多採用人工書寫漢字的方式,但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生僻字在信息系統中無法輸入、存儲、處理的現象,導致生僻字與數字化轉型顯得格格不入。
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發言。會議方供圖
在近日召開的金融業生僻字治理工作成果發布會上,全國金融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表示,開展生僻字治理是金融業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舉措,是踐行金融標准為民利企理念的應有之義。
“人民銀行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編制了《金融服務 生僻字處理指南》和《銀行營業網點生僻字客戶服務指南》,為金融機構完善生僻字群眾金融服務提供指引﹔開展優化試點,組織北京、山東、浙江、廣東、湖南等地商業銀行開展生僻字客戶服務提升行動﹔強化生態共建,推動金融業生僻字開源項目建設,激發了金融領域科技創新的活力。”李偉說。
李偉表示,金融業要以生僻字治理工作為契機,聚焦解決“數字鴻溝”,推動優化面向老年人、殘障人士等客群的個性化金融服務,全面增強金融服務可得性與滿意度。
“生僻字煩惱盡管只是極少數人才會遭遇的問題,但卻是一項切切實實的民生工程。”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表示,下一步中信銀行將會同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推進全套生僻字解決方案、工具和軟件的開源,推廣生僻字產品標准化,助力生僻字在銀行業信息系統暢行無礙,讓用戶在獲得優質金融服務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會議上還發布了金融業生僻字信息平台、《銀行營業網點生僻字客戶服務指南》。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代表金融業生僻字數字治理工作參與單位宣讀了《推進金融業生僻字問題解決倡議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