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喜報!中國再添3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1年11月26日19:5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余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6日下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2屆執行理事會上,2021年(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公布,中國江蘇省裡運河-高郵灌區、江西省潦河灌區、西藏自治區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3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至此,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26項。

裡運河—高郵灌區位置標示圖。水利部供圖

裡運河-高郵灌區在江蘇省高郵市境內,通過閘、洞、關、壩等水工設施,連通了高郵湖和高郵灌區,實現了水在“高郵湖—裡運河—高郵灌區”之間的調配,兼顧了灌溉和漕運兩大功能。“湖—河—灌區”是開放的復雜系統,從蓄水、調水、漕運、配水到灌溉,是協調運行的有機整體,實現了動態平衡,通過閘、洞、關、壩等水工設施實現水系連通,促進了區域生物多樣性,詮釋了“天人合一”、人水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這個系統中,水資源的空間和時間分布上的不平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明顯提高。

高郵湖大運河(一湖二河三堤全貌)。水利部供圖

據了解,春秋時期,吳王興建邗溝,揭開了古運河建設史的篇章。裡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的邗溝。江蘇高郵“裡運河-高郵灌區”工程遺產是我國古代巧妙利用河湖水系、合理調控河流湖泊,水系連通工程的典范,是系統論思想在古灌溉工程中的成功實踐。

潦河灌區內的農田。水利部供圖

潦河灌區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地跨宜春市奉新縣、靖安縣和南昌市安義縣,屬於修河支流潦河流域。

潦河灌區的北潦閘壩。水利部供圖

灌區工程最早始建於唐太和年間,古人在北潦河南支下游修筑蒲陂,開渠導水,灌溉農田千余畝,其后,又陸續於明成化十二年、清乾隆十六年在中游、上游依次興建烏石潭陂、香陂,是江南丘陵地區典型的古代引水灌溉的系統工程。三座古陂蘊含了豐富的科技價值,均選址於河道折彎處,壩體為非正交堰形式,尤其是烏石潭陂,充分利用河中“巨石”攔河筑壩,並在河堤上植樹成林,護陂固圳,至今古樟群保存完好,是古人因地制宜、人水和諧相處的典范。

北潦河上的蒲陂。水利部供圖

潦河灌區烏石潭陂干渠與河道之間的古樟樹群(超過400年),見証著烏石潭陂的歷史。水利部供圖

新中國成立后,潦河灌區又相繼興建四座灌溉工程,延續至今,灌溉農田33.6萬畝,惠及人口26萬人,是贛西北的重要糧倉。

薩迦灌區。水利部供圖

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地處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年均氣溫5-6℃,年降雨量約150-300毫米,水資源在當地是非常寶貴的。

被稱為“世界青稞之鄉”的日喀則。水利部供圖

為了能充分有效利用水資源,從宋元時期開始,當地先民克服了高海拔、高寒冷等困難,順勢而為,逐步在沖曲河沿線建立起蓄水灌溉系統。歷經幾個世紀的修建,到明清時期,灌溉系統的利用和管理體系已趨完善。在蒙元時期,薩迦作為西藏的首府,農業較周邊地區發達興盛,很好地戰勝了半干旱氣候帶來的災害。至今,由於這套完善的蓄水灌溉系統,日喀則已經發展成為了“世界青稞之鄉”。

薩迦本波山下的大型蓄水池。水利部供圖

據不完全統計,仍然在使用的蓄水池還有400多座,惠及人口達30多萬,約佔西藏自治區總人口的10%。時至今日,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仍然沿用著古代的工程形式和管理方式,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活態傳承。

養育薩迦灌區近30萬人的沖曲河。水利部供圖

“灌溉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自2014年設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發展脈絡、促進灌溉工程遺產保護,總結傳統灌溉工程優秀的治水智慧,為可持續灌溉發展提供歷史經驗和啟示。今年與中國的3項遺產同時列入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還有來自印度、伊拉克、日本、摩洛哥、韓國、斯裡蘭卡的16個項目。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量已達到121項,遍布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五大洲的18個國家。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道,中國灌溉工程的建設發展伴隨和支撐中華文明的歷史發展。特有的自然氣候條件,使灌溉成為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歷史上建設了數量眾多、類型多樣、區域特色鮮明的灌溉工程,許多至今仍在發揮功能。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幾乎涵蓋了灌溉工程的所有類型,是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中國古灌溉工程遺產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保護灌溉工程遺產體系、挖掘傳承區域特色水利歷史文化,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延續至今的灌溉工程遺產都是生態水利工程的經典范例,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申報與可持續保護利用為契機,深入挖掘並向世界展現中國灌溉歷史文化,研究總結其科學技術、文化價值及管理經驗,對助推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據了解,國際灌排委員會(ICID)成立於1950年,是以國際灌溉、排水及防洪前沿科技交流及應用推廣為宗旨的的專業類國際組織,成員包括91個國家和地區委員會,覆蓋了全球90%以上的灌溉面積。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2屆執行理事會於11月24至30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

(責編:張文婷、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