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遲福林:合力建設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

2022年01月24日14:1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月24日電 (記者栗翹楚)1月23日,由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中國日報社、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主辦的RCEP區域發展媒體智庫圓桌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海口召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致辭環節表示,與其他自貿協定相比,RCEP有其自身的突出特點:開放性、包容性、漸進性。RCEP的生效,不僅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新動力,也將為推動全球自由貿易進程作出新貢獻。

遲福林表示,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發揮RCEP政策效應,構建安全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

一是要釋放“關稅減讓”政策效應,增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彈性和韌性。RCEP生效后,區域內90%的貨物貿易最終實現零關稅,由此將大幅降低區域內貿易成本與產品價格,這需要RCEP成員國共同努力,把放大“關稅減讓”的政策效應作為早期收獲的重點﹔

二是要釋放“原產地累積規則”政策效應,推動區域內產業鏈供鏈的多元化布局,使用區域累積原則的原產地規則是RCEP的重大成果,有利於激勵企業採購區域內產品,推動形成密切、穩定和有競爭力的區域產業鏈分工合作體系。從發展需求看,要協調推動並盡快完成RCEP原產地章節相關條款的審議,推進“原產地累積”向“完全累積”的過渡,使企業依托各成員國資源稟賦與市場優勢,靈活調整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同時,共同推動原產地認定程序簡化,逐步實現區域內海關信息共享基礎上的信用通關管理。

三是要釋放“服務貿易與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效應,推動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的延伸。未來幾年,仍需要推動相關成員國實現服務貿易由正面清單向負面清單的過渡,實現服務貿易與投資負面清單一體化管理﹔推動實現日韓的研發技術及生產性服務、中國制造、東盟組裝等的深度融合,推動區域內加工制造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整體提升東亞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

在發揮RCEP規則整合效應方面,遲福林表示,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形成區域一體化大市場:

一是以RCEP為重要平台推動區域內市場的對接。目前,RCEP內部相互投資佔其全部對外投資的比重為30%,內部貿易額佔其對外貿易額的40%。為形成區域一體化大市場,需要協調推進各成員國強化在平等准入、公平競爭、產權保護、監管透明度等方面的立法與公平執法,推動實現區域內市場監管與海關部門信息共享、多邊互認。

二是推進農產品、服務業、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的共同市場建設。第一,要依托RCEP農業開放政策及快速通關機制,支持企業開展農業投資、種植和加工合作,共建RCEP農產品大市場。第二,推動旅游、醫療健康、文化娛樂等區域內有發展基礎、需求比較大的生活性服務業合作,共建RCEP服務型消費大市場。第三,在RCEP電子商務規則框架下,推動共建跨境“數字自由貿易園區”“數字經濟合作園區”等,推動數據、數字技術、數字服務等便利流動,共同開拓區域內數字經濟大市場。

三是發揮中國市場對區域一體化市場的促進作用。如未來5年,中國將從東盟進口1500億美元農產品。這不僅將給RCEP成員國帶來重大市場利好,也將促進RCEP區域一體化大市場的建設進程。海南地處RCEP中心位置,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努力打造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的政策與制度體系,有望成為RCEP成員國分享中國消費大市場的重要樞紐和交匯點。

在堅持開放的區域發展理念,務實推動RCEP自由貿易進程方面,遲福林表示,一是要加快RCEP內部雙邊多邊自貿進程,以RCEP為基礎爭取實現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重大突破,形成以“小多邊”引領“大多邊”、“大多邊”促進“小多邊”的RCEP新格局﹔二是要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3.0建設,以《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2030年願景》為導向,盡快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可行性研究,在進一步拓展“零關稅”商品覆蓋范圍的基礎上,實現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突破,並將其作為落實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舉措。

建設好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需要RCEP成員國發揮合力、務實推進。對此遲福林倡議,設立RCEP合作秘書處,建立RCEP官員能力建設中心,加強RCEP媒體及人文交流,構建官民並舉、多方參與的人文交流機制,以及建立RCEP區域合作的智庫聯盟或智庫論壇。

(責編:王連香、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