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RCEP推動更高水平區域經濟一體化

人民網北京1月24日電 (記者栗翹楚)1月23日,由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中國日報社、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主辦的RCEP區域發展媒體智庫圓桌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海口召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主題演講環節表示,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紊亂、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能源供應緊張等風險相互交織,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不確定性增大的背景下,RCEP啟動無疑是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標志性事件。
王一鳴表示,RCEP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既能滿足區域內發達經濟體高標准規則的要求,又能滿足發展中經濟體開放包容共享的發展要求,並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向縱深發展,將為成員國經濟發展創造重大發展機遇。他表示,RCEP的實施將在以下三個方面發揮作用:
一是RCEP將深化區域經貿合作。協議生效后,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實現零關稅,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高,區域綜合物流和供應鏈互聯互通有效改善,各國之間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加通暢,產業結構互補性明顯增強,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將形成一個更加開放更具發展潛力的大市場,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邁上新台階。
二是RCEP將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在全球經濟重心東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區域化、近岸化發展趨勢的背景下,RCEP的累積原產地規則,將鼓勵企業更多使用區域內原產產品,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內自由流動,有利於深化區域產業鏈分工和合作,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強供應鏈彈性和韌性,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
三是RCEP將激發服務貿易發展活力。RCEP成員國總體上均承諾開放超過100個服務貿易部門,涵蓋金融、電信、交通、旅游、研發等,區域內服務貿易發展將迎來新浪潮。數字技術、電子商務等領域深化合作,將為區域內跨境電商、數字貿易發展開辟更大空間﹔研發、設計、資訊、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加快開放,將為數字經濟、醫藥健康、新能源等領域產業合作注入新動能。
“應該看到,在過去一個時期,RCEP成員國多實行出口導向戰略,加工貿易迅猛發展,形成了以日本、韓國、中國、東南亞國家梯次從高端到低端的產業鏈,但本地最終消費市場規模較為有限,因而多以美國和歐洲為主要出口市場。”王一鳴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該格局正在發生改變,近年來以中國為最終消費市場的區域產業鏈迅速擴展。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指出,“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相對有所上升,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則相對降低”。隨著中國市場規模擴大和吸納本地出口產品份額提高,與美歐市場呈現此長彼消的趨勢,預示著中國市場成長性和開放度提高,將對區域內貿易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王一鳴認為,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拓展內需市場,擴大消費和進口,將為各成員國擴大對中國的出口、推動RCEP區域經貿合作創造條件。2021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按人民幣計價,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21.4%,其中與東盟的貿易同比增長19.7%,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佔中國外貿總值14.5%。中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貨物貿易增長18.1%,佔中國外貿總值的30.9%。
此外,中國將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序擴大金融、醫療、養老等服務業對外開放,深化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中國承諾RCEP協議生效6年后,服務貿易轉為負面清單,這將拓展與成員國服務貿易的合作空間。同時,中國正在推動制度型開放,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准與國際高標准規則對接。
“中國正在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與東南亞經貿合作的大通道,海南自貿港、北部灣港將形成面向東南亞的組合港群,成為中國與東南亞雙向經貿往來的樞紐。可以預期,海南自貿港在RCEP區域合作中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總之,中國將以RCEP生效為契機,與成員國探索建立開放包容共享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機制,共享發展機遇和發展成果。”王一鳴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