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種瓜得“褂” 新技術讓牛角瓜纖維能紡紗

王 春
2022年01月26日08:5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種瓜得“褂” 新技術讓牛角瓜纖維能紡紗

  在雲南紅河縣,干熱河谷是典型的生態景觀,這裡蘊含著豐富的光熱資源,但也面臨著常年干旱缺雨、植被稀疏的現狀。在這片紅土地上,有一種格外“堅強”的植物——牛角瓜存活了下來。小小的牛角瓜串起了黃浦江畔和彩雲之南兩地,東華大學與雲南紅河縣因科技幫扶而結緣。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李毓陵於十多年前第一次接觸到了牛角瓜,他驚訝地發現,從這種天然中空纖維植物中得到的冠毛纖維,用於紡織生產具有很多優點,面料不但有絲綢的滑爽質感,又有一定的透氣性和舒適感,是一種值得推廣的生態環保的天然纖維材料。

  如今,在李毓陵教授團隊與紅河縣的通力合作下,滬滇科技合作示范點落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紅河山地未來種質資源創新中心,示范點的重要項目“紅河谷特色天然中空纖維植物的提纖和養生工程示范”獲得了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與雲南省科技廳共同授牌,項目著重破解牛角瓜天然中空纖維紡紗難題。

  對於化纖,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早已不陌生。從世界范圍來看,化學纖維正全面取代具有5000年歷史的天然纖維成為紡織產業的主要原料。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十分嚴峻的資源問題。現有的化學合成纖維以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石油資源為基礎,且大部分廢棄物不可降解。

  “我們將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化纖工業上,卻正在忽視天然纖維資源,而這些資源恰恰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秉持著“綠色制造”的理念,在紡織復合材料領域深耕多年的李毓陵,帶領他的團隊將研究的苗頭對准了牛角瓜。“我們希望能夠積極利用更多天然的資源,這也是未來紡織領域發展的方向。”

  小小的牛角瓜究竟有怎樣的奧妙,如此吸引著李毓陵?別看牛角瓜的外表平平無奇,它是雲南特色木本種質資源,耐干旱、耐鹽鹼、耐瘠薄,是重要的生態修復鄉土樹種,其種毛纖維是一種生態環保的新型天然植物纖維,其手感柔軟順滑,高中空度,吸濕性大,可以作為保暖、吸水吸油和浮力等材料。同時,對於當地來說,牛角瓜的規模化栽培也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有效途徑。

  這麼好的寶貝怎麼才能發揮功用?帶著這個問題,李毓陵團隊開始了漫長而又深入細致的研究。李毓陵參考了過去在紗線上施加漿料以提高其可織性中烘干的工藝過程,選擇用微波的熱效應催熟瓜。“微波開果”不僅降低了能耗,又能使牛角瓜在成熟期內特定的時間打開,確保了果實纖維能夠高質量提取。

  從上海到雲南,從實驗室到紅河谷,從最初的靈光乍現,到如今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蜿蜒山路上留下了李毓陵和他的團隊為鄉村振興與綠色發展奔走的痕跡。

  最終,從傳統剝棉花時候用的皮輥軋棉的機械方法,到現在更加綠色環保的物理方法,李毓陵團隊的探索與發現帶來全新的技術思路。

  李毓陵表示,下一步,團隊將繼續破解牛角瓜天然中空纖維紡紗難題,真正將紅河縣在牛角瓜資源上的優勢轉變成為原料上的優勢,為下一步當地政府吸引投資興業做好技術上的鋪墊,讓這片紅土地上的牛角瓜開出“經濟之花”“生態之花”,助力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

(責編:申佳平、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