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家園,我們乘舟而來

東風航天城,夜幕沉沉,發射塔架靜靜矗立。
6月4日22時44分,箭上指揮季明剛登上發射塔架,仔細復查各項設備。此時,距離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還有12小時。
大到單機設備,小到緊固保險,季明剛逐一細致核驗。每一次任務准備,火箭“把關人”都以萬無一失的姿態迎接發射時刻。
6月5日2時44分,距離飛船發射還有8小時。地面保障分隊技師李成整理好行囊,與隊員一同到發射塔架數十米外的待命區集結。
4時44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醫生武曉瑞精心准備體檢設備,為航天員出征進行最后一次身體檢查。武曉瑞和同事將3名航天員身體檢查各項指標,一絲不苟地填寫到體檢評定表上。
6時44分,圓夢園大門一旁,值班警衛長孫慶鬆剛剛完成一波出征儀式到訪人員的登記,正向警衛們叮囑后續注意事項。
此刻,距離飛船發射還有4小時。圓夢園中,早已站滿手持花束和國旗的各界代表,大家臉上洋溢著笑容。
此刻,所有的目光匯聚於問天閣南側門前。即使是第7次執行神舟飛船發射警衛任務,孫慶鬆仍然熱血沸騰:“為航天發射任務站崗執勤,是我們光榮而神聖的使命。”
出發!這一刻,終於來臨——
7時50分許,身著艙內航天服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迎著朝陽走出問天閣。以這條出征路為起點,中國航天員將再度開啟長達6個月的太空之旅。
出發!這一刻,如此庄嚴——
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就此拉開序幕。
恰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而立”,經過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斗,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在太空迎來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見証空間站三艙組合體完成組裝,正式完成太空家園的建造。
出發!這一刻,期待已久——
首次擔任指令長的航天員陳冬,步履從容。“6年前的太空之旅結束后,我對太空的渴望與日俱增。”時隔6年,再上太空,陳冬的心中滿是憧憬,“中國的太空家園將在我們手中建成,我們是多麼的幸運、更是多麼的幸福。”
作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在執行神舟九號任務10年后,重新出發。“10年前,當我離開天宮一號時,我庄嚴地向它敬了個軍禮,並堅定地說:‘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再回來。’”如今,她踐行了自己的諾言,再度飛向魂牽夢縈的“天宮”。
首次踏上飛天之路的航天員蔡旭哲,為這一刻等了12年。
12年的堅持與執著,蔡旭哲終於站上飛向太空的起跑線,他分外珍惜這一圓夢時刻:“載人航天事業是一場接力賽,作為其中的一員,我責任如山,使命艱巨。”
隨著指令長陳冬一聲令下,3名航天員一字排開,立正,敬禮!
“總指揮長同志,我們奉命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准備完畢,請您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陳冬!”“航天員劉洋!”“航天員蔡旭哲!”
“出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李尚福鏗鏘有力地下達了出征命令。
“是!”3名航天員齊聲響亮回答,共同抬臂敬禮!
揮別人潮花海,伴隨著《歌唱祖國》的樂曲,3名航天員登上汽車,向發射場區進發。
茫茫戈壁灘,東風航天城,洒滿陽光。
10時44分,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從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拔地而起,托舉著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飛向太空。
火箭拖著灼目的尾焰劃過蒼穹。這一刻,距離發射塔架1.5公裡的安全區裡,季明剛和李成抬頭仰望,關注著火箭升空的軌跡。
問天閣樓頂,武曉瑞和留守人員用期待的目光為出征的航天員送上祝福。
圓夢園大門前,孫慶鬆舉目遠望,浩瀚的宇宙星河和溫暖的太空家園匯集於他的腦海……
如陳冬所說:“建造中國空間站,是幾代航天人的夢想,也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夢想。”
中國空間站,我們乘舟而來!這神聖而光榮的一刻,屬於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屬於堅守在各個崗位上的萬千航天人,屬於神州大地上每一位仰望星空的追夢人。
(本報酒泉6月5日電)
上圖:6月5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 新華社記者 李 剛攝
航天測控網各系統
合力保障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
本報訊 6月5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成功將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遠望3號船、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及各測控站點、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等單位,合力完成載人飛船發射測控任務和后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任務。
火箭升空飛行約10分鐘后,遠望3號船在任務海域及時發現並成功捕獲目標,船載航天測控設備迅速接收到飛船遙測信號,同時對飛船開展測量工作。
飛船進入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組織喀什、渭南等測控站點對飛船實施接力測控,並通過精確軌道計算實時監控飛船和核心艙狀態,確保順利對接。
此次任務中,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調用“天鏈”中繼衛星系統三星組網,為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入軌段、交會對接段提供天基測控與數據中繼服務。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的自主交會對接段,“天鏈”中繼衛星系統通過三星組網同時為2個航天器提供天基測控服務,實時傳回各個艙外攝像頭的高清畫面,提高了交會對接的可靠性穩定性。
(綜合記者安普忠、王凌碩,通訊員亓創、王雪岩、呂炳宏、王然、宋星光來稿)
“把祖國的榮耀寫在太空”
■杜彬 孟山
6月5日,河南洛陽一個普通的小區裡洋溢著節日般的喜悅。在小區業主中心,航天員陳冬的父母和親友一起觀看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
男兒有夢,再征太空。陳冬首次擔任指令長,攜手神舟十四號另外2名航天員共同開啟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隨著發射時刻臨近,陳冬的父親陳樹林、母親黃焱緊緊攥著手中的國旗,屏息凝神注視著大屏幕。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火箭噴出橘紅色的尾焰,直沖雲霄。
此刻,陳冬的父母緊張地注視著直播畫面,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直到聽到“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兩位老人才長舒一口氣。
“看到飛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們狀態良好,我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現在特別高興和自豪。”陳樹林激動地說。
出征前,陳冬給雙胞胎兒子布置了作業,並開玩笑說“回來要檢查作業”。“他要檢查孩子們的作業,我們也要檢查陳冬的‘作業’。”黃焱笑著說,“我們希望陳冬在空間站盡最大的努力,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把祖國的榮耀寫在太空。”
(本報洛陽6月5日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