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2年財經專題>>大學生就業“護航計劃”

各地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就業——

創新招才  合作育才  穩定用才(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③)

本報記者  姚雪青  秦瑞杰  翟欽奇
2022年06月06日08: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近年來,各地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創新招聘形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增強校企合作,定向培養人才﹔優化培養模式,提高用工針對性……更精准的招聘服務,讓求職更加便捷高效。

  創新招聘形式

  線上線下結合

  “江蘇南京龍鑫在2020年落戶溧水經濟開發區,母公司廣東深圳龍電華鑫集團是國內鋰電池銅箔行業的龍頭企業,我們公司規劃產能達5萬噸,產品定位服務於新能源鋰電行業高端客戶……”

  南京龍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經理端葛鴻化身“主播”,帶的“貨”是企業的崗位。為服務今年春招,去年12月,經過招募與報名,南京龍鑫成為溧水區人社部門首批組織的“直播帶崗”用人單位之一。

  “酒好也怕巷子深。我們是一家新企業,報名參加官方組織的‘直播帶崗’,能夠讓更多求職者了解企業。”端葛鴻介紹,公司計劃今年一期工程招聘800人、明年二期工程招聘1500人,主要面向機械類及材料類專業畢業生。

  這場直播吸引了5萬多人觀看,其中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機械工程專業應屆畢業生年浩瑋。“聽起來企業前景不錯,但不去實地看看,心裡還是不踏實。”小年心裡仍有顧慮。

  為解決畢業生們的顧慮,今年1月中旬開始,企業面向有集中就業意向的高校,組織開展“雲開放日”體驗參觀活動。“我們架設多個機位,精心設計參觀路線,從建設工程到產線安裝,從員工宿舍到廠區環境,一路介紹一路交流。”端葛鴻說。

  “雲參觀”企業之后,年浩瑋投出求職簡歷,並在遠程面試中表現優異。“不同於簡單的線上面試,有了前兩次創新活動打下的基礎,我們對企業有了深入了解,能幫助我們對口精准就業。”小年介紹,寒假結束后他來到企業頂崗實習,從事工藝設備造型工作,拿到畢業証后就可以正式入職。

  這是南京各類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圍繞創新產業、重大工程項目及社會民生需求,穩定和擴大就業的一個縮影。

  一方面,招聘服務更精准。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等當地企業,在企業平台及招聘網站發布招聘信息的同時,積極參加人社部門組織的重大項目企業直播帶崗、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等特色活動,並與人社部門派出的人社專員對接、接受一對一用工指導,採取多元渠道吸引不同崗位員工。今年一季度,南京市共舉辦招聘活動638場次,吸引1萬余家企業參加,提供崗位超10萬個。

  另一方面,擴大源頭保供給。多家企業不僅通過“南京都市圈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帶動本地就業,還提供異地崗位信息、參加赴外招聘。位於高淳區的東潤集團、冠盛汽配、敖廣集團等企業在當地人社部門與對口勞務協作地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人社部門溝通協調下,共引進114名柞水籍勞動力,並通過點對點包車、專人接送、發放招工獎勵補貼等措施,確保員工留得住、用得好。

  共建實訓中心

  深化校企合作

  旋轉、倒車、平移,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新華百貨物流園裡,員工代星正熟練地操作叉車在近20米高的貨架中穿行,提貨、放貨一氣呵成。上手快,操作熟,入職不久,代星就成了同屆中的翹楚。“在學校就專項學習過,有叉車操作証,看到這些不發怵。”代星說。

  寧夏新華百貨現代物流有限公司是寧夏的頭部物流企業。然而長期以來,公司缺乏技能對口的新員工,去職業學校專項招聘,卻發現難以滿足需求。“物流行業日新月異,需要員工經常學習,掌握新技術、新技能。”公司總經理趙軍龍坦言,一些院校重理論、輕實踐,教學設備也比企業落后,招聘過來的學生公司還要重新培訓,很影響用工效率。

  “一邊是產業‘人才荒’,一邊是畢業生‘就業難’,讓校企雙方的需求難以匹配。”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院長陳志新說。為了探索校企合作中的辦學方式與物流人才培養模式,2019年6月,寧職—新百物流學院挂牌成立,成為寧夏首個校企共建的物流學院。

  走進物流學院的實訓中心,最吸引人眼球的,是3排橙黃色的全自動化操作立櫃。貨架中,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戴著安全帽穿梭不停,立櫃旁,叉車、自動揀貨裝置、打包機等教學設備分列擺放。

  這是根據新華百貨物流園復刻出來的訓練基地,代星曾在這裡學習,逐漸熟悉了企業的工作狀態。在實訓中心,不光校企之間環境高度相似,雙方對學生工作技能的培養也步調一致。

  為了對有意願進入公司的學生進行專項培養,新華百貨現代物流有限公司開設“聘用班”,派出老員工與學校教師共同教學。“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能夠豐富課程內容,還能讓學生及時、准確地把握物流行業發展方向。”新華百貨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張萍舉例說,“比如叉車操作証,社會上持証的工作人員很少,但在學校專項培養后,畢業生的証件擁有率能達到一半以上。”

  由於在校期間提前學習了“物流信息技術”等信息化技能培訓課程,代星很快就從業務基層進入物流信息管理部門工作,分管公司每天數萬件物流單的分配,成了部門業務骨干。

  如今,寧夏校企合作共建了11個自治區級“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遴選培育出25個自治區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組建了20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這些學院,正逐漸成為企業定點培育人才、提升自身員工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平台。

  企業搭建舞台

  發揮人才價值

  初夏的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白雲鄂博礦區,白天烈日炎炎,晚上卻冷風凜冽。晚飯一過,包鋼(集團)公司白雲鄂博鐵礦採礦作業部技術組的8個年輕人急忙換上厚實的工裝,趕往採礦場執行夜間巡檢任務。

  這8個人中,李永華是採礦作業部技術組的組長,“我們8個人年紀相仿。雖然工作環境比較艱苦,但這樣的磨煉是我們必須經歷的。對於未來的職業發展,我們很有信心。”

  李永華的老家在內蒙古清水河縣。2013年,他畢業於內蒙古科技大學採礦工程專業,來到了包鋼(集團)公司白雲鄂博鐵礦。在這裡,李永華見到了遠程遙控的鑽機、智能化的電鏟、無人操作的大型運礦車,“作為採礦專業畢業生,在這樣的礦區工作,是學以致用的好機會。能夠接觸到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對我們能力提升也有很大幫助。”

  “為了讓更多年輕專業技術人才的知識與技能發揮最大效用,我們要為他們搭建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包鋼(集團)公司組織部業務主管趙喜勝表示,近年來,包鋼以統招與自招相結合方式,制定了“訂單式”培養模式,實現了按需培養、企業錄用,提高了用工針對性、實用性,既緩解了礦山招人難的問題,又緩解了採礦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依托網絡招聘、校園招聘、市場化選聘等多種方式,我們多層次梳理企業未來發展用人需求,實施精細化招聘,對於特殊人才按照有關政策放寬招聘條件,向高校和社會敞開就業大門,3年來招聘新員工1700余人。”趙喜勝說。

  如今,李永華每天往返於礦坑內外,組織協調抽水、排孔、裝藥、爆破等工作。“來到包鋼,就好像又來到了一所大學校。有優秀的老師傅手把手帶我們,公司還為我們量身打造技能提升課程,大家一起鑽研討論,改進業務。”李永華說。目前,包鋼(集團)公司共有500余人獲得自治區、包頭市各類高層次人才榮譽稱號,31個團隊被評為國家、自治區、包頭市各類創新創業團隊。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6日 12 版)

(責編:曹淼、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