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6月已批復重大項目環評文件13項,涉及投資超3100億元
生態環境部6月23日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發布會上介紹,生態環境部貫徹黨中央關於“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日前印發《生態環境部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細則》,明確生態環境領域支撐經濟平穩運行五項重點舉措。
▲上圖:新聞發布會現場。
一是推進重大工程實施。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中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和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等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項目,細化工程實施方案,推動擴大生態環境領域有效投資。
二是強化環評服務保障。印發《關於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一批創新舉措,形成一套政策工具包,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持續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切實依法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保障,全力推動“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水利及交通等基礎設施、煤炭保供、涉及補鏈強鏈的高技術產業等重大投資項目落地見效。
三是創新惠企紓困舉措。針對部分發電企業受疫情影響造成煤質分析樣品送檢難、部分月份碳排放有關數據缺失、現場核查難等實際情況,優化調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部分管理要求。
四是優化環境監管方式。指導各地大力拓展非現場監管手段應用,夏季臭氧監督幫扶工作改為線上開展。深入摸排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環保方面所面臨的困難和政策需求,助企紓困解難。
五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進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國家氣候投融資重點項目庫建設,提高資金對接項目精准度,加大生態環保項目金融支持力度。
生態環境部5月31日印發《關於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工作的通知》。劉友賓表示,《通知》對近年來環評領域服務重大投資項目的有效舉措進行系統集成,提出一批創新舉措,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提升環評審批服務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提高審批效率。
《通知》以改革試點方式提出環評審批方式新舉措,包括開展“打捆”環評審批,取消污染物排放量很小的項目環評審批和總量指標挂鉤,規劃與項目環評統籌推進、壓茬審查審批。
劉友賓說,《通知》發布以來,生態環境部已批復引江補漢工程、北沿江高鐵上海至合肥段、海則灘煤礦等水利、交通、煤炭等行業重大項目環評文件13項,涉及總投資超過3100億元。其中,對於近期擬開工的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3個重大水利工程,生態環境部提前介入指導環評文件編制,創新機制優化審查流程,開辟綠色通道,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守牢生態環保底線的基礎上,加快審批進度,在審批時限內提前完成了相關批復,為工程開工創造了條件。
海洋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張志鋒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在海洋領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力服務保障“六穩”“六保”。在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評管理方面,積極主動對接,主動了解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等國家重大項目情況,建立重大項目台賬,開辟綠色通道,提前介入指導,依法依規加快推進環評審批﹔提高審批效率,今年第一、二季度先后批復海洋工程建設項目15個,涉及總投資約669億元,推動渤中氣田開發工程等重大項目盡快落地﹔暢通服務渠道,利用“互聯網+政務”系統、視頻評審會等方式,推行審批事項網上受理、網上審查,便利企業和個人實行“不見面”審批審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