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資本市場十年“成績單”:股債兩市規模大增 投資者結構優化

2022年06月24日16:2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証監會副主席李超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 來源:國新網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 (黃盛)黨的十八大以來,是我國資本市場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十年。6月23日,証監會副主席李超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情況。

李超表示,資本市場正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化。十年來,股票市場規模增長238.9%,債券市場規模增長444.3%,兩個市場規模均位居全球第二,股票市場投資者超過2億人。A股上市公司、投資者結構逐步優化,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降至70%以下。資本市場風險總體收斂、基本可控,違法違規成本過低的局面已得到根本性改變。

股債融資累計達到55萬億元

據介紹,十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大幅增強,股債融資累計達到55萬億元,股票市場投資者超過2億人。科創板“硬科技”產業集聚效應初步形成,交易所債券市場已成為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的重要渠道,期貨期權品種覆蓋國民經濟主要領域。

“這十年,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邁上新的台階。”李超說,實體上市公司利潤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比重由十年前的23%增長到目前的接近50%,國民經濟支柱地位更加鞏固。証券期貨經營機構的總資產十年間增長5.5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目前為26萬億元,十年增長了8倍,行業實力大幅增強。

李超介紹說,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大幅增強,統籌開放和安全,制度型開放翻開新篇章,行業機構外資股比全面放開,滬深港通、滬倫通啟動,A股納入國際知名指數並不斷提升比重,外資連續多年保持淨流入。

伴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影響力的擴大,股債期產品結構也在持續優化。據李超介紹,我國資本市場不斷豐富風險管理工具,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及時推出資產証券化、科技創新債、綠色債等產品,推進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公募基金產品准入制度大幅簡化,權益類基金規模屢創歷史新高,公募基金參與養老金融服務的深度不斷拓展。

十年來,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效應也在加快顯現,A股市場分化特征更加明顯,各方資金更加青睞龍頭股、績優股。李超表示,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步建立,退出渠道大幅順暢,2019年到2011年強制退市家數是之前10年總和的3倍以上。

投資者結構逐步優化

李超表示,十年來,多層次的市場體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各市場、各板塊的特色更加突出,產品供給體系結構更加豐富。截至今年5月底,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有流通股市值佔比達到了22.8%,比2016年提升了6.9個百分點,2021年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下降到70%以下。

十年來,伴隨著資本市場產品供給的豐富,A股上市公司、投資者結構也在逐步優化,專業機構投資者力量持續壯大。截至5月底,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有流通股市值佔比達到了22.8%,比2016年提升了6.9個百分點。2021年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首次下降到了70%以下,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逐步建立。

與此同時,誠信守法懲惡揚善的導向持續強化。李超說,隨著全方位投保體系和零容忍打擊違法犯罪的體制機制更趨完善,誠信經營、敬畏法治的市場氛圍正在形成。

李超還介紹說,這十年,我國資本市場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堅持通過改革提升監管治理效能,健全市場的內生穩定和外部約束機制,及時穩定市場預期,資本市場風險總體收斂,基本可控。近年來也經受住了各種國際國內超預期的沖擊,主要指數穩中有升,健康發展態勢持續鞏固。

(責編:王震、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