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銀行保險業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2022年06月24日16:3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杜燕飛)“銀行業保險業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普惠金融覆蓋范圍和可及性顯著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6月23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銀行業保險業發展取得的成果。

銀行業保險業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銀行業保險業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肖遠企表示,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逐步形成。過去十年,銀行貸款和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分別為13.1%和14.7%,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

肖遠企介紹,第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到目前為止,我國銀行業總資產是344.8萬億元,2012年底是133.6萬億元,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銀行市場。保險業總資產從2012年底的7.4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24.9萬億元,是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我國銀行業保險業的總資本從2012年底的9.5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32.4萬億元,資本實力大大增強。

第二,金融結構不斷優化。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比例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需求的適應性大幅提高。城鄉金融資源的配置更趨合理,目前平均縣域銀行機構8.8家,保險機構15.8家,金融資源向縣域和鄉村配置的比例不斷提高。金融集中與分散度更趨平衡,有利於合理配置金融資源,也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形成了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金融機構體系。目前我國的金融結構與我國經濟體制、經濟發展階段、以及金融傳統習慣和需求特點是基本適應的。

第三,中國特色的金融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的制度安排初步形成,股權結構更加優化,股權管理更趨完善,“三會一層”運行機制更加合理,金融機構的內部制衡與外部監督相互促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呈現新局面。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介紹,十年來,中國推出50多項銀行保險開放政策。2021年,在華外資銀行資本和資產均較十年前增長超過50%,在華外資保險公司資本十年間增長1.3倍、資產增長6倍。與此同時,一大批專業性銀行業保險業機構,如外資理財公司、外資資產管理公司等,均積極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發展。

“下一步,我們要不斷優化金融結構體系﹔繼續深化銀行保險機構改革,加強公司治理建設,特別是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城商行改革以及保險營銷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強風險防控,主要的重點就是要進一步提升銀行保險機構內生的風險防控能力﹔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監管制度體系,做到所有金融活動都納入監管,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方位的監管機制安排。”肖遠企表示。

普惠金融覆蓋范圍和可及性顯著提高

“過去十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普惠型涉農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5.5%和14.9%,大大高於貸款平均增速。人均銀行賬戶約9.5個,普惠金融覆蓋范圍和可及性顯著提高。”肖遠企介紹,目前我國行政村基本實現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累計下降超過2個百分點,農村金融服務可得性持續提高。2021年末,涉農貸款超過43萬億元,比2012年末增加了25.6萬億,大中型銀行也普遍設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或者其他專營機構。普惠金融服務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水平。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陳雨露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銀行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門一起,重點抓以下四項大的工作:

一是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效發揮牽引帶動作用。特別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小微企業的沖擊,人民銀行推出了兩項直達工具,累計支持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已達13.1萬億元,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10.3萬億元。

二是通過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2013年以來,人民銀行先后放開貸款、存款利率管制,建立並完善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形成機制,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今年4月份新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5.13%,近五年來下降了近1個百分點。

三是聚焦難點和堵點,建立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長效機制。比如,推動金融機構設立普惠金融部,完善普惠金融的專營機制,推動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建設省級征信平台,推動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小微企業的融資覆蓋面明顯提升。到今年4月末,普惠小微授信戶數是5132萬戶,佔全部市場主體的三分之一。

四是拓寬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提高小微企業融資的可得性和便利度。截至今年4月末,已經累計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1.78萬億元,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已經累計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28萬筆,金額12.5萬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超過20萬億元,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過5000萬戶。截至4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8.8萬億元,是2012年末的3.35倍。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階段性成果

“十年來,我們統籌金融發展和安全,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牽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重點領域的風險得到穩妥處置,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陳雨露說。

肖遠企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監管部門堅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高風險影子銀行較歷史峰值壓降約25萬億元。不良資產處置大步推進,過去十年累計消化不良資產16萬億元,一大批突出的風險隱患得到消除。金融違法與腐敗行為受到嚴厲懲治。

肖遠企介紹,突出風險點的傳染性、外溢性明顯收縮,穩妥化解、拆解了不法金融集團的風險,對中小銀行保險機構的風險進行了處置和改革重組,也處置了一大批債務金額比較大、涉及面廣的大型企業的債務風險。堅決清理脫實向虛、亂加杠杆、以錢炒錢的活動,金融資產脫實向虛的勢頭得到扭轉。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發布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深入推進P2P網貸專項整治工作,常態化開展銀行保險機構股權和關聯交易的整治,重點打擊掏空金融機構的違法股東和高管。此外,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逐步夯實,金融反腐和處置風險一體推進,金融監管的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日益提高。

談及中小銀行發展情況,肖遠企介紹,我國目前共有中小銀行3991家,總資產92萬億元,在銀行業總資產比例中佔比是29%,主要專注於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和“三農”服務,相關貸款在銀行業中佔比分別是47%和40%。

“我們過去五年累計處置中小銀行不良貸款5.3萬億元,這個力度是非常大的。”肖遠企說,總體上看,中小銀行運行是平穩的,發展也是健康的,中小銀行風險是完全可控的,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依法受到保護的,金融監管部門也會做好相關工作。

(責編:王震、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