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走進縣城看發展|四川“大竹”:縣域智慧城市新標杆

2022年06月29日20:5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圖為大竹縣縣城。王巍攝

“商家佔道經營,晚上樓下的大排檔特別吵,嚴重擾民影響休息。”李女士在大竹縣“智慧城管平台”中剛留言,很快,系統“派單”至相關責任部門處理,並得到妥善解決。

在大竹縣,居民依托“智慧城管平台”,真正形成了“居民發現、平台派單、到場執法”的閉環管理模式,有效避免了人工巡查耗時耗力、效率低、進展慢等問題,同時,也讓居民成為城市管理者中的一員。

乘“智慧縣城”東風,打造數字“名片”

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依靠創新驅動塑造發展優勢,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推進新型城鎮化,既事關人民幸福生活,又是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

乘著“智慧縣城”東風,大竹縣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年來,大竹以數字化引領智慧縣城建設,推進“城市北進”,對接“達州南拓”,逐步提升城市品質、拓展城市空間,傾力打造川東北渝東北高品質宜居城市。去年3月,大竹入圍四川省首批10個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大竹縣構建“智慧縣城”,離不開華為雲的底座支撐。早在2019年,華為就與大竹縣簽訂了雲計算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9月,華為大竹雲計算數據中心雲平台正式上線﹔12月,舉行智慧城市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合作也邁上新的台階。

以華為大竹雲計算數據中心為底座,大竹縣構建了“智慧園區、智慧教育、大數據、智慧工業”四個示范區,打造出“數據交換、視頻共享、時空數據服務、物聯網、人工智能”五大平台,從“善政、惠民、興業”三個方面,創造了新型縣域智慧城市的示范樣板。

雲端技術為底座,大竹打造高品質宜居城市

“智慧城管平台”是大竹縣探索借助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賦能城市管理的創新成果,它以數據普查的形式,全面梳理城市概況,普查各類部件。

截至目前,上述平台為大竹主城區劃分2087個單元網格,完成城區各類設施109053個確權和入庫,進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資源。

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大竹還完善城市管理業務系統,有機整合城管通、處置通、領導通等終端,升級打造了“數字城管APP”,實現移動執法監督。

據了解,通過包含案件辦理、審批、公示、交辦等功能的智慧執法系統,執法隊員可從電腦端、手機端對各類城市管理案件信息進行快捷錄入,實現執法辦案全流程在線流轉,大幅提升案件處置效率。

多重機遇疊加,大竹縣新型城鎮化駛入“快車道”

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要“推進數字化改造,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智慧縣城”。政策發出的積極信號,將進一步堅定大竹縣推進新型城鎮化信心,打造城市新景觀、新業態,提升城市吸引力。

6月29日,華為雲聯手合作伙伴打造以“聚焦縣域發展的數字化未來”為主題的《桑田島時間》特別節目,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委書記李志超在節目中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既要在區域協同中推動數字經濟實現公轉,同時在縣域立足本地特色實現自轉,這樣才能避免同質化的競爭,實現縣域經濟化的發展。

“構筑數字經濟發展的高地,跟我們大竹息息相關,是絕佳的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李志超建議,在國家宏觀層面可先試點示范,再在民生和城市管理等成熟領域,進行推廣應用。

如今,隨著“雙城圈”和“示范區”等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大竹作為四川東向開放的“動脈竇”、達州融入重慶的“橋頭堡”,正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楊曦)

(責編:楊曦、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