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虛假網貸App調查:號稱“低息貸款”,仿冒金融平台

2022年07月07日08:25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濟南7月6日電(記者王陽、吳劍鋒)近日,山東李先生接到一通陌生來電,詢問他是否需要低息貸款。正為資金短缺發愁的李先生,按照對方指引下載了一款網貸App。一番操作后,對方以驗資、認証為由4次騙取李先生共計10余萬元。

國家網信辦反詐中心近期監測發現多起仿冒投資平台進行詐騙的事件。“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虛假網貸App仿冒銀行、金融平台,詐騙分子多方引流、大量分發。

暗訪:留下手機號當天接到多個網貸詐騙電話

“我們已經為你准備了40萬貸款的額度,請注意查收”“無抵押,低利率,快放款”……瞄准一些人“用錢心切”的心理,詐騙分子在網絡上大量發布“黑戶可貸”“無審核”等廣告信息,吸引用戶上鉤。

記者隨機進入一個名為“黑戶貸”的網站。該網站聲稱,“1分鐘提交、3分鐘到賬。不用房車作抵押貸款、從25歲到50歲都適用。無視黑白,百分百放款”。在網站引導下,記者留下電話號碼,隨即該網站彈出一款貸款App,無需經應用商店即可點擊鏈接下載。

記者又隨機登錄了十幾個類似網站,也接到了境外電話,要求下載指定貸款App。

“這些號碼均是詐騙電話,切記不要下載軟件,不要相信任何先支付后打款的承諾。”在記者暗訪涉詐網貸App的過程中,民警通過電話多次發出預警,提醒記者存在被騙風險。

據公安部統計,2021年以來,60%以上的詐騙都是通過虛假手機App實施。其中,虛假網絡貸款App詐騙是主要類型之一。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副教授李小波介紹,虛假網貸詐騙中,犯罪嫌疑人一般通過網絡、電話、短信等方式發布辦理貸款的廣告信息,在被害人下載安裝網貸App后,冒充銀行、貸款公司工作人員聯系被害人,以收取手續費、繳納年息、保証金、稅款、代辦費等為由,誘騙被害人轉賬匯款。

“李鬼”式App迭代更新,多種渠道引流推廣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詐騙犯罪分子升級變換作案手法,網貸詐騙App打擦邊球、迭代更新,欺騙性更強。

——假借知名企業名頭行騙。

詐騙分子仿冒京東金融、馬上金融、360借條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式App,以相似標志和產品介紹以假亂真,以“小額返利”等誘導網民訪問下載,進而實施詐騙。平安銀行曾發布聲明,不法分子利用仿冒App、網站進行貸款詐騙。

家住福建福州的林先生就曾在自稱“宜人財富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開發的宜人財富App上被騙4000元解凍金。當他向“宜人財富”投訴,該公司回應稱,其官方工作人員不會以任何名義收取費用,林先生遭遇了假冒網貸App詐騙。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涉詐金融類App改頭換面頻繁。同一團伙往往通過更換涉詐App名稱、域名等方式快速更新換代,有的可能僅存活幾天就關閉,過段時間換個名字卷土重來。

——通過網站封裝躲避審核。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受害者根據“指引”下載的涉詐金融類App都是由黑灰產技術人員按照詐騙分子要求封裝的。所謂封裝,是將網址、應用名、LOGO、啟動圖打包形成一個App應用包,使網站以App形式呈現。

業內人士介紹,涉詐貸款網站經過封裝,搖身一變成為涉詐貸款App,成本極低,令人防不勝防。此前,一款名為“眾安”的虛假貸款類詐騙App,就是由一個租用境外服務器的虛假貸款網站封裝而來。

中國信通院安全研究所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副主任常雯說,通過App封裝分發平台,開發者隻需簡單點擊操作,即可實現App自動生成與快速分發。涉詐App不上架手機系統內的應用商城,由詐騙者向被害人發送安裝包或者鏈接進行下載,躲避應用風險審核及開發者信息登記制度。

——多方引流大量分發。

虛假網貸App的引流方式,既有搭建虛假貸款網站等待被害人上鉤,也有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群、QQ群等多種渠道進行推廣﹔既有面對不特定群體進行廣撒網的,也有通過黑灰產業鏈條非法購買需貸款人員信息精准詐騙的。

山東警方介紹,詐騙分子還通過冒充快遞員推廣、在“寶媽群”發兼職廣告、貼吧發廣告等方式引流,渠道更多、頻率更高、活躍度更強。

管住涉詐App制作、傳播等關鍵環節

今年以來,山東、江西、河南、廣東等多地警方加強對虛假網貸App類詐騙的治理工作。

今年上半年,山東警方破獲網貸詐騙類案件同比上升約101%。山東省公安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針對虛假貸款詐騙等涉App較多的詐騙類型,開展‘掃樓’‘斷卡’等專項行動,打掉了一批在境內從事涉詐App開發、引流推廣等為詐騙團伙提供技術支撐的窩點。”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針對虛假網絡貸款類詐騙,加強通信、金融、互聯網三方的綜合治理仍是關鍵,各個行業主管部門應嚴格落實監管主體責任。

業內人士認為,打擊虛假網貸App制作,要重點關注參與其中的小微技術公司和個人。“這些小微制作公司,通常都是搭建App的小作坊,認為自己只是在做技術模塊,有打擦邊球思想。”

對於虛假網貸App推廣引流環節,業內建議加強對電信運營商、大型互聯網搜索平台、大型社交軟件公司的監管要求,切實加強對廣告客戶、流量購買者的金融資質審核,杜絕傳播虛假信息。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同志指出,詐騙分子仿冒投資平台誘導欺詐網民,讓網民遭受嚴重的財產損失,還可能帶來個人信息泄露,應引起足夠關注。廣大群眾需通過官方正規渠道下載App﹔出現非官方客服聯系的情況,要注意核查對方身份,切勿進行轉賬操作。App商店等平台應加強對可供下載App的安全性審核,防止虛假App渾水摸魚,坑害廣大網民。

(責編:王震、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