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老區唐縣近百位鄉村老人,住進了北京援建的“唐樂樓”

強曉玲
2022年07月07日08:26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這裡三餐不愁,還有老哥們兒,比之前的環境好了太多。”

寬大敞亮的房間裡,六張床鋪依次排開,淡黃色的被褥干淨整潔。91歲的王銀森老人坐在床邊,正跟同屋幾位剛剛入住的老哥們聊著天。

整潔漂亮的門廳,適合輪椅並行的寬敞走廊,牆上的呼叫按鈕,老年人專用的盥洗器具,以及各種適老的座椅餐桌……室內的活動區域,除了影音多功能廳、保健康復室,更有棋牌、閱覽室等各種文化娛樂設施。明亮的落地窗外,花園、長廊、塑膠步道在雨后顯得更加鮮亮。

王銀森笑著說:“沒想到啊,老了老了能過上這樣的日子,掉進了‘福窩窩’!”

老人說的“福窩窩”是日前剛剛啟用,由北京援建河北唐縣民政事業服務中心的“唐樂樓”項目,讓近百位鄉村老人從原來的“集體宿舍”喬遷“適老新居”。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

據了解,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2.5億。在城市之外,農村留守、獨居和困難老人的養老,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如何補齊農村社會福利短板,加強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工作體系,健全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等問題,已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非常重要環節。

作為京津冀協同和京保深度融合的養老示范項目,“唐樂樓”為未來政府、企業、行業聯手打造農村養老服務新模式提供了有益探索。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將老去。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深知農村老年人的生存狀況。”援建項目樂成集團董事長倪浩華說,“如果‘唐樂樓’能讓大家看到未來農村養老的一個好的做法,能夠引流社會各界資源,那麼農村養老事業一定會多點開花。我們也真心希望更多企業參與其中。”

七一聯誼,老人激動的淚水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七一前夕,早晨不到9點,位於唐縣城南5公裡的“唐樂樓”裡,已經歡歌笑語,這是北京樂成養老機構的社工們正在組織剛剛入住的老人們,開展一場“迎七一唱紅歌,手繪畫慶黨生——唐樂樓聯誼活動”。

“有沒有爺爺願意上來指揮大家唱歌呀?”為了活躍氣氛,增加互動,社工不斷的鼓勵著老人們。

“我來,我試試,原來當兵的時候領著大家唱過。”從一開始的羞澀,到老哥們兒推推搡搡的推薦,有老人開始主動上前。從些許的不適,到在熱鬧的氛圍裡慢慢放鬆參與進來,笑容綻放在老人們滄桑的臉頰。

一上午,專業社工領著老人們唱歌、畫畫。一起做保健操,更教會他們如何正確活動筋骨。

吸氣、吐氣,聳肩、放鬆……不時有社工手把手幫助老人把手指調整到正確位置。社工齊英林發現,一位坐在后排的老人,盡管動作有些笨拙,但從活動開始到結束,一直在悄悄地抹淚。

“他跟我說是激動的。看到老人們高興的樣子,我也很欣慰。”作為活動組織者之一的齊英林告訴記者,聯誼活動項目是樂成集團運營的養老機構和養老社區中日常社工活動的一個小模塊。團隊一般會在社工模塊中針對不同年齡、身體狀態、興趣愛好等的長輩,開展特色社工活動,比如園藝、手工、書畫、詩詞朗誦、失智小組、音樂輔療、手指操、心理慰藉等等。齊英林說:“這次活動的內容,都是根據鄉村長輩們的情況和需求研發的新產品。”

聯誼會上一直在鼓勵老人家積極參與的社工李虹說,每一次社工活動,團隊都會提前做好充分准備,去了解老人情況,在活動開展的環境中設計好各種細節。

“今天老人們在活動中展示出來的互動給了我們很多驚喜。”曾經擔心老人們放不開,團隊曾對破冰環節討論推演了很多次,更擔心與老人互動中缺乏信任,“但沒想到的是老人們全程熱情參與,真的讓我們非常感動。”李虹說。

聯誼會上,老人們的變化,讓全程參與“唐樂樓”整個項目的負責人之一、樂成集團黨委書記黎超,驚喜之余更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從簡單集中居住照料到軟硬件更新換代

黎超至今依然記得第一次走進唐縣這家公立養老院時的情景,“老人們大多數只是在院子裡晒晒太陽,也沒有什麼事情可做。由於缺乏相應配套設施,部分失能失智,甚至長期臥床的老人得不到基本的專業護理和照料。”

那是2018年,作為精准扶貧對口單位,北京市朝陽區號召區域內企業積極參與幫扶唐縣未來發展。而樂成集團作為一家多年從事“一老一小”民生事業的民營企業,懷著“為老人解難、為孩童筑夢、為家庭助力、為政府分憂”的事業初心,第一次把眼光放到了唐縣農村養老事業上。

唐縣民政事業服務中心是建於2009年的一家公立養老院,前身為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光榮院”,是曾經退伍老兵棲居之所。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兩棟普通公寓樓的硬件設施相對陳舊,養老服務依然停留在簡單的集中居住照料。同時受地域財政人員結構等等各方面因素影響,養老院裡護理人員大多數為40歲上下的農村女性打工者,即便她們有意願做好老人們的日常護理工作,也受制於缺乏專業護理知識。

看到有些老人的生活狀態不盡人意,作為專業養老行業的從業者,大家內心非常復雜。

“我們每個人背后都有家庭,有自己家裡的老人,這些場景會讓你感同身受。那次考察讓我們深深理解了除了硬件條件落后之外,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才是當前相比之下農村養老的真實差距。”黎超說。

當初從國企管理者加入集團,黎超說自己是被樂成的企業社會責任所吸引。“企業最初涉足養老事業,也是看到當時中國在養老行業發展相對落后的現狀。養老和教育對於逐利的企業家來說,並不是個高回報率的產業。”

黎超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激勵樂成長期耕耘‘一老一小’事業的源動力。當看到農村養老的現狀時,企業領導就決定要為唐縣當地的養老事業做些實事。”

然而事情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作為唐縣民政事業服務中心配套護理樓——“唐樂樓”工程,樂成集團出資近2000萬元,用時四年“打磨”。“如何真正服務於鄉村老人?”黎超說:“必須深入地去了解鄉村老人的生活感受,一點一滴地去打磨,讓所有方案成為能解決當地老人急需的最佳方案。”

從2018年考察開始,“唐樂樓”的命名、設計施工、人員培訓等等工作一步步向前推進。當所有參與的施工方聽說項目為樂成集團的無償捐助時,大家也都無償地參與進來。

“唐樂樓”裡,房間被設計成寬大的六人間,便於護理人員可以同時關注到幾個老人。影音娛樂室、棋牌室等豐富了老人的生活。失能失智的老人被安置在四樓,有了特殊的護理設施,團隊同時開展了多次服務人員專業護理培訓。盡管受知識結構的影響,但手把手的實操演練,讓當地護理人員打心眼裡佩服“這群北京來的老師”。

曾經當過兵,放過羊,當過村大隊長的王銀森老人無兒無女,是曾經的五保戶。五年前住進這家公立養老院,吃住不愁,生活有保障。老人說,平時縣裡也常會來慰問,“但今天的更好。”老人向記者豎起了大拇指,“是黨的政策好,是企業家做的好。”

“我們已經開始籌劃下一次志願服務活動的內容了。希望給老人帶去更多美好的時光,也會考慮給當地服務人員進行更多的社工活動分享,在我們不能到達的時候,給老人更多的幫助。”對於“唐樂樓”的未來,李虹說。

作為北京養老行業協會主動引入北京優質養老服務企業資源,投入唐縣為老服務事業的樣板工程,北京養老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冬告訴記者:“樂成集團作為會長單位和京保融合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証者,此次向唐縣民政事業服務中心無償援建‘唐樂樓’項目,顯示了樂成集團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從行業協會的角度講,是對養老從業企業的影響和帶動。”

在“唐樂樓”啟動儀式上,北京養老協會與唐縣政府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未來,協會將整合更多社會資源投入項目幫扶中來。同時,唐縣縣委與樂成集團黨委在“唐樂樓”共同設立“黨員志願服務基地”,以各種方式開展幫扶活動。

據了解,唐樂樓共四層,共有床位154張,其中普通床位144張,失智老人床位10張,可容納150余位老人入住。為了確保項目服務品質化,樂成前期還無償配備了全部的適老化家具和設備,並專門對當地服務團隊進行了專業培訓和指導。

倪浩華曾在一次企業高層推心置腹的長談中說:“這件事兒,沒有人逼我們做,我就是真心想做。而且我要讓每一個團隊的人都認識到,這是樂成發自初心要做的事兒,而且我們要一直扎扎實實地做下去。”

活動現場,《團結就是力量》的歌曲再次響徹“唐樂樓”一層大廳,老人們揮舞著手中的國旗,唱著笑著,滄桑的面頰上不時閃動著淚花。

“樂觀長壽”“吉祥如意”……身后牆上懸挂的幾幅書法作品,是樂成集團“恭和苑”養老機構的老人們送給“唐樂樓”老人們深深地祝福。一副巨幅山水畫,郁郁蔥蔥、山巒起伏,穿越太行山麓,從北京到唐縣,在這塊美麗的燕趙大地上,曾經白求恩、柯棣華戰斗過的革命老區,淡黃色的“唐樂樓”嶄新而奪目。

“踐行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抗戰老區,唐樂樓裡夕陽正紅……”畫中題字寫道。

(責編:王震、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