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科技賦能、綠色引領 譜寫我國航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人民網記者 喬雪峰
2022年07月11日14:5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悠悠華夏,萬裡海疆。從2000多年前秦漢時期開通海上絲綢之路,至6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航海歷史,把指南針、船尾舵、水密隔艙等航海科學技術帶到世界各地。

2005年是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務院批准將每年7月11日確定為“中國航海日”,同時也作為“世界海事日”在我國的實施日期。2022年7月11日是我國第十八個航海日,主題是“引領航海綠色低碳智能新趨勢”。

記者從中國航海學會獲悉,中國航海日設立18年來,全國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弘揚了迎風搏浪、勇於進取的航海精神,增強了國民的海洋意識和海洋國土觀念,普及了航海科學知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航海事業發展的氛圍,推動了海洋文化、科技和經濟發展。

為國際航運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7月11日,2022年中國航海日論壇主論壇暨全國航海日活動周啟動儀式在遼寧大連舉行。交通運輸部副部長、航海日活動組織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趙沖久出席論壇致辭並發表主旨演講。

趙沖久表示,今年航海日活動以“引領航海綠色低碳智能新趨勢”為主題,順應了時代潮流和高質量發展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要進一步凝聚共識、深化創新、加強合作,以綠色、低碳、智能引領航運業高質量發展。

趙沖久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一是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共同守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加快運輸結構調整,充分釋放水運能耗低、排放少的綠色優勢,加快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公轉水”“公轉鐵”,大力發展鐵水聯運、水水中轉﹔加快綠色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於水運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維護全過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持續提升船舶污染治理能力,鼓勵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老舊運輸船舶,大力推進船舶大氣污染物監測監管試驗區建設,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長效機制。

二是要加快形成低碳航運體系,推動航運低碳轉型。提升新造船舶能效水平,優化用能結構﹔深入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率先推進長江經濟帶船舶、渤海灣和瓊州海峽客滾船舶、沿海內貿大型干散貨船舶等重點區域、重點航線船舶岸電常態化使用﹔優化港口能源結構,推進港口作業車輛和裝備、港作拖輪和作業機械實施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更新替代,不斷提高港口集卡採用新能源清潔能源的比例。

三是要提高航運智能化水平,以創新驅動航海高質量發展。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加強智能船舶試點示范和推廣應用,促進智能航運服務的發展。

趙沖久表示,交通運輸部願同世界各國航運界、各國際性航運組織機構加強溝通,順應綠色、低碳、智能航運發展新趨勢,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全力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為促進國際航運高質量、可持續健康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支持國際海事組織在制定航運溫室氣體減排戰略、海上無人駕駛船舶規則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我國智能航運關鍵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論壇上,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張寶晨發布了《中國智能航運技術與產業化發展預測》(以下簡稱《發展預測》)。

《發展預測》指出在關鍵核心技術中, 我國在很多方面基本上接近了國際先進水平,進入了世界第一方陣,但基礎不牢,壓力和挑戰較大,制約發展的首要因素是政策、法規、標准不完善、不健全,其次是研發投入和基礎設施條件有限。必須加快發展進度,努力在多方面突破核心技術,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不斷補齊短板。

張寶晨表示,基於上述預測,如果我國能夠針對制約發展的因素採取有效應對措施,可以設定以下中長期發展目標:

到2025年,中國智能航運技術與產業化總體上可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船舶智能航行法規取得重大突破,輔助駕駛技術實現規模化應用,遙控駕駛和自主駕駛技術實現多樣本應用。

到2035年,智能航運技術與產業化總體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充分智能化的航運新業態基本形成,沿海遙控駕駛、自主駕駛船舶佔比超過30%。

到2050年,智能航運技術與產業化可以全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高質量的智能航運體系,智能化網絡化航運服務供給覆蓋全球。

順應綠色低碳智能趨勢提升航運業發展韌性

綠色低碳發展,既是大勢所趨,更是責任所在,也是形勢所迫,是一項必答題。航運企業必須從戰略角度提前謀劃,推動適應低碳的戰略轉型。

為此,招商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繆建民建議,一是優化結構。配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和節奏,調整優化企業的業務結構(貨種結構)和船隊、船型結構,逐步將服務傳統化石能源、高耗能產業的業務規模和資產規模調整至合理區間。

二是跟蹤技術。航運企業要通過多種途徑形成觸角,跟蹤、掌握新能源技術發展趨勢。三是培育能力。產業結構調整不僅會帶來業務結構的調整,也會催生新的競爭格局,在此背景下,企業自身能力也要與之匹配。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萬敏表示,作為全球經濟“晴雨表”和千行萬業“鏈接者”的航運業,必須更加全面准確貫徹新發展理論,順應綠色、低碳、智能發展新趨勢,促進行業朝著更加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進,進而維護和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萬敏指出,航運企業要建立更高質量的供應鏈物流體系,以積極適應客戶產業鏈升級需求,改變原來單一的、協同不充分的航運產業經營模式,將各個產業鏈節點深度融合在一起,努力推動與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掀起的綠色低碳智能熱潮為行業帶來應對風險、提升韌性的思考的同時,也帶來了發展機遇。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彤宙表示,要推廣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在水運行業深度應用,促進生產運營智能化、公共服務便利化,提升水運智慧化發展水平。整合港口、航運、貿易等數據,建設港口“智慧大腦”。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台,研究推動智慧港口、數字航道、智能航運、水上安全和防污染等重點科研平台建設。

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建立政企協同推進的綠色航運發展工作機制,共同推動江海聯運、多式聯運、干支聯動等高效運輸組織方式,實現港口、船舶、航道以及運輸方式綠色化、生態化發展。

(責編:郭思邈、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