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南方多地早稻進入集中收獲期,晚稻播栽加快推進——

稻區“雙搶”忙,豐收有保障

本報記者  邱海峰
2022年07月14日05: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日,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38萬畝早稻豐收,農民們利用晴好天氣搶收稻谷,確保顆粒歸倉。圖為永豐縣佐龍鄉富裕村農民在收割早稻。
  劉浩軍攝(人民視覺)

  7月10日,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清泉村農民駕駛收割機收割早稻。
  李建新攝(人民視覺)

  安徽省廬江縣積極推廣“稻蝦連作”綠色種養,蝦田在上半年用於養殖小龍蝦,下半年用於種植水稻,實現一田兩用、一水雙收。圖為日前,廬江縣泥河鎮天井村農民在捕撈后的蝦田裡栽插水稻。
  左學長攝(人民視覺)

  7月中旬,南方水稻產區進入早稻搶收、晚稻搶插關鍵時期。“雙搶”直接關系到全年糧食豐產,農業農村部最近接連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全力以赴,確保早稻安全成熟、豐收到手,雙季晚稻適期栽種、栽足栽滿。

  今年以來,國際大米價格連續6個月攀升,達到15個月以來的高點。中國是大米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水稻種植和收獲情況備受關注。

  記者了解到,根據近期實打實收情況,今年南方早稻面積穩中略增,多地實現面積產量雙增長。展望全年,夏糧已獲豐收,秋糧長勢良好,糧食穩產豐收有保障。

  

  早稻:搶晴收獲減損失

  稻浪起伏,陣陣飄香。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車江街道,種糧大戶王靜的早稻田金黃一片。“顆粒飽滿,稻葉變黃,谷子已經成熟。”這兩天,王靜正忙著搶收早稻,“氣溫雖然高點兒,但農時不等人,要趁著沒下雨抓緊收割。”

  寬闊的田野上,王靜調來的幾台收割機同時作業,脫粒箱“吐出”稻谷,運糧車在鄉間公路上穿梭。王靜說,今年早稻播種面積200多畝,耕種收全程機械化,很快就能收割完,確保顆粒歸倉。“除了負責自家稻田,我們還為周邊村民提供從耕種到收割的全程托管服務,今年托管面積進一步增加,達到4300畝。”王靜說。

  作為水稻生產大省,湖南省早稻播種面積佔全國1/4左右。今年以來,為應對農資價格上漲、不利天氣等影響,湖南多措並舉保障全省1800多萬畝早稻生產。春耕期間,安排6100萬元支持農機合作社建設,早稻機械化插(拋)面積較上年增加40萬畝左右,發放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超8億元,在62個產糧大縣實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險,大力選育推廣優質雜交稻品種。早稻收割時期,在糧食主產區縣推廣“農機租賃”“整村托管”等多種新生產模式。

  中國早稻生產集中在南方地區,主要包括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福建等地。眼下,這些水稻產區進入早稻集中收獲期,多地喜迎豐收。

  在湖北省咸寧市,39萬畝早稻近日開鐮收割,實現面積、產量雙增長。“種早稻每畝補助差不多有150元,還有種糧大戶幫著耕種、收割,省心多了。”咸寧市新店鎮蒲首山村村民劉偉清說,“今年我家種了23畝早稻,每畝收獲濕谷1000多斤,比去年高了200斤左右。”

  濕糧一上田,烘干作准備。農業農村部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提早摸清烘干機械保有量和社會化服務能力分布情況,協調就近匹配烘干用機需求,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積極開展烘干服務,保障已收稻谷安全入倉,減少霉變等產后損失。

  受台風、強降雨影響,近來廣東省早稻種植戶對稻谷烘干需求增加,多地烘干設備開足馬力運轉。“台風天收割的水稻含水量高,如果不及時烘干,很快就會發霉。”雷州市源泰米業負責人吳堅介紹,“今年水稻總體高產,再加上台風影響,烘干需求相對較大。以前烘干高峰期一般是3至4天,今年高峰期延長到10天左右。目前,公司十幾台烘干機每天24小時運轉,已烘干上千噸早稻並入庫。”

  晚稻:適期播栽穩面積

  作為雙季稻的第二季,晚稻生產在早稻收獲之后隨即展開。

  今年,由於部分地區早稻適收期較往年推遲3-7天,前后茬農時銜接更加緊張,雙季晚稻生產更是耽誤不得。

  “晚稻播栽搶的就是時間,早一天播種,產量就可能增加不少。”王靜說,“這幾天正是‘雙搶’大忙的時候,一刻也不能放鬆。早稻收了之后,必須抓緊把晚稻種下去,為下茬豐收打好基礎。”

  聊起即將進行的晚稻栽插,王靜說,以前各家各戶都是在田裡分散育秧,不僅成本高,而且費時費力。“現在採取工廠化集中育秧方式,能有效抵御災害天氣對育秧的不利影響,既縮短了秧苗生長周期,也提高了秧苗存活率,育出的秧苗還粗壯整齊。”王靜介紹,目前合作社的秧苗、插(拋)秧機已准備就緒,將按計劃到各村開展大面積機插機拋秧作業。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謀劃好雙季晚稻生產,盡快將晚稻生產任務落實到村組、地塊﹔選擇熟期適宜的品種,合理確定播種時間,因地制宜推廣集中育秧、缽苗機插、濕潤稀播壯秧和塑盤育秧拋栽等技術﹔加強秧田肥水管理,著力培育壯秧,對早稻晚收、茬口推遲的地塊,採用適度干旱、化控等措施,減輕晚稻秧苗過高及秧齡過長造成的不利影響﹔加強秧苗余缺調劑,做到應插盡插,全力落實晚稻播栽面積,確保所有種了早稻的田塊都能種上晚稻。

  技術有支撐,良種多打糧。在湖北省浠水縣,當地投入180萬元補貼資金集中採購優質籼稻新品種,從今年全縣16萬畝早稻測產與實收情況看,早稻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較往年均有明顯增長,有望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

  “我們農場稻田種的都是雙季稻,好種子再加上高效的栽培技術,既能降低勞動強度,又能豐產增收。”浠水縣禾溢園家庭農場負責人黃金安說,“種雙季稻雖然要多花點工夫,但產量效益高。接下來,我這3200畝稻田還會繼續選用縣裡推薦的好品種,等晚稻再豐收到手,這一年下來賺頭可不小了。”

  中稻:“虫口奪糧”保豐收

  稻谷是中國主要口糧品種之一,產量佔全年糧食總產量近1/3。除了早稻、晚稻,秋糧作物中的中稻已栽插完成,目前多處於分蘖至拔節期。

  今年,糧食主產區江西省栽插中稻面積超1400萬畝,各地已陸續進入田間管理階段。在南昌市南昌縣蔣巷鎮,3.2萬畝中稻正處在分蘖期,二化螟等病虫害成為近期防治重點。當地監測數據顯示,第一代二化螟於6月中旬末進入始盛期,並於6月25日-27日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盛蛾高峰,第二代二化螟最近進入盛蛾高峰期。

  “‘雙搶’農忙時節,也是開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關鍵時期。特別是中稻栽插進度不一,有利於二化螟幼虫輾轉取食為害。”蔣巷鎮農業農村辦主任吳慶校說,“近來,鎮裡加強技術指導,及時組織農技人員進入田間地頭,並通過短信服務平台、手機微信群等多種方式發布病虫害防治信息,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和覆蓋面,幫助農民科學用藥,在防治適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讓稻子保持好長勢。”

  南昌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市中稻已栽插完成,后期將指導各地做好中稻大田的肥水管理,適時追施分蘖肥,促進禾苗早生快發,提高有效穗數﹔加強病虫監測預警,重點防控水稻“兩遷”害虫、稻瘟病、紋枯病等病虫害,大力推進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減輕病虫危害﹔加強與氣象部門的溝通,做好強降雨、洪澇、高溫、干旱等災害性天氣的預警,加強防災減災工作。

  搞好田管,更多新技術助陣。今年以來,北大荒紅衛農場積極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在田管期間推出遠程虫情監測預警系統。紅衛農場有限公司智慧農業中心工作人員葛孟磊介紹,這個系統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可以自動完成誘虫、殺虫、收集等作業,同時把相關數據上傳到智慧農業平台進行數據分析,農戶不用再專程跑到稻田裡逐株檢測病虫害發生情況。

  日前,農業農村部召開多地視頻連線會,明確提出當前中稻病虫害發生重於上年,監測防控工作絲毫不能放鬆。要求各地跟蹤掌握病虫害發生消長動態和新特點,及時預報預警,盡快將中央財政防控補助資金下撥到縣,切實提高防控效果和效率,全力以赴“虫口奪糧”保豐收。

(責編:趙欣悅、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