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三峽后續工作的“秭歸經驗”

余璐 李小龍
2022年07月17日15:3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這是2300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贊美臍橙的佳句。如今,在屈原故裡湖北秭歸,小小的臍橙已發展成為支柱大產業。

近年來,秭歸三峽庫區移民已實現“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的目標,這得益於12年來三峽后續工作專項資金的持續扶持,秭歸縣成功探索出了三峽工程移民安穩致富的“秭歸經驗”。

聚焦移民 持續扶持

秭歸是三峽工程水庫上庫第一縣,也是三峽工程最早移民縣,全縣因修建三峽工程移民9萬多人。2011年國務院批准實施三峽后續工作以來,累計安排中央財政專項資金29億元用於湖北省秭歸縣移民安穩致富,實施項目97個,扶持農特產品種植、產品深加工研發、生產生活道路修建、物流產業園建設等惠農工程。

水利部聚焦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移民安穩致富,在秭歸,以扶持臍橙產業發展為核心,堅持關聯性、精准性、政策連續性,支持發展臍橙產業生態農業,促進文化遺產保護、文化旅游業和農特產品種植跨界融合發展。持續扶持,久久為功,秭歸縣優勢特色產業快速發展,移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標准先行 引領市場

秭歸縣屈原鎮西陵峽村村民鄭勝英向記者介紹倫晚臍橙。人民網記者 余璐攝

“去年收入淨利潤20多萬元,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很安逸。在家裡,通過一根網線,一部手機就可以把臍橙賣到全中國,太省事了!”今年54歲的秭歸縣屈原鎮西陵峽村村民鄭勝英和丈夫一起經營家裡十幾畝地,一年裡倫晚臍橙、紅肉臍橙等優質品種輪季收成。

在“中國臍橙之鄉”秭歸,像鄭勝英這樣的農特產品種植家庭有幾千戶,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湖北省同期城鄉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2021年12月22日,我們在北京發布了宜昌秭歸臍橙系列價格指數暨秭歸優質果標准。”秭歸縣縣委書記楊勇介紹說,“如今,我們做到了及時精確反映臍橙市場價格,促進臍橙產業標准化建設,打造中國臍橙的風向標和流通的晴雨表,秭歸縣一躍成為成為全國臍橙產業發展和品牌創建的領頭羊。”

“隨著秭歸縣堅定不移推動秭歸臍橙走品牌化、標准化、數字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大力實施科技強橙、品質提升、強鏈延鏈、標准領跑、數字興橙、文化賦能、品牌塑造行動,秭歸臍橙品牌影響力正逐步提升。”楊勇說。

創新驅動 科技賦能

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是關鍵,科技賦能是臍橙產業發展的內生驅動力。

秭歸地處長江三峽河谷地區,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三峽庫區蓄水至175米后,形成特殊的氣候資源,是臍橙栽培的最佳適宜區。楊勇表示,2021年全縣種植柑橘達40萬畝,年產量70萬噸,綜合產值超85億元。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實現了“春有倫晚臍橙、夏有夏橙、秋有早紅臍橙、冬有紐荷爾臍橙,一年四季有鮮橙”的生產格局。

據了解,秭歸縣在臍橙產業領域已獲得發明專利授權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00余項﹔建立地方標准和企業標准11項﹔科技成果登記8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科技賦能作用凸顯,為新興柑橘加工產業提供的系統、科學、適應性強的品質調控和加工模式,使橙皮絲、橙皮丁、橙片等產品市場佔有率超過30%,產品參數優於國外同類產品,成為國際市場的新寵。

“秭歸形成了從鮮果優選、商品化處理、橙汁加工、橙汁釀酒、釀醋、橙皮生理活性物質提取到臍橙茶、果醬等產業鏈生產,開發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綠色環保的終端產品,做到了‘從花到果、從皮到渣’的‘零廢棄’綜合利用,填補了國際上柑橘綜合利用深加工空白。深加工產品與鮮銷相比可增值10倍以上。”楊勇談到,科技創新帶動了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副產品的深度開發,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產業融合 集聚發展

走進當地一家龍頭企業,誦《橘頌》、品美食、聊產業、話振興,記者發現,秭歸依托特色產業打造出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發揮著良好的經濟效益。

該企業負責人李正倫介紹,公司探索並建立起了“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農戶+科研單位+互聯網”六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在全國建立柑橘、蔬菜種植基地4萬多畝,年生產、加工、銷售農副產品20多萬噸,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間接帶動2.5萬農民增收。

“臍橙特色工業集聚發展,低碳環保型產業集群逐漸形成。”楊勇表示,目前,秭歸縣已經形成以臍橙為主導的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立足四季臍橙產業、山水田園風光、紅色文化遺跡、高山生態康養,堅持“紅色、綠色、橙色、特色”四色發展理念,以四季臍橙全產業鏈條為內在支撐,大力發展集旅游民俗、鄉村客棧、特色餐飲、休閑娛樂、商貿物流於一體的商業集群,培育市場主體2000多家,發展特色餐飲、酒店民俗、電商物流300余家,產業融合發展增強了全縣經濟韌性,成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解決全縣勞動力就業、穩定縣域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融媒搭台 直播助力

好風還需憑借力,酒香也怕巷子深。農產品如何更好地走出秭歸是發展產業的“最后一公裡”難題。

近年來,秭歸縣摒棄“山區”心態、跳出“峽谷”思維,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激活了農村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更是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秭歸臍橙走進媒體直播間、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變身為“帶貨主播”推介秭歸臍橙、“柑橘院士”直播帶貨幾萬公斤臍橙......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秭歸縣“網紅”群體用直播模式擴大需求、刺激消費。既滿足了防疫需求,也穩定了種植戶疫情期間的收入。

回想起移民前,鄭勝英感慨萬千,“以前的路沒修好,隻能靠渡船,很多臍橙爛在地裡沒有銷路,溫飽都成問題,更別談購置大件家電改善生活。如今,吃穿不愁,住進小樓用上空調,能享受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真心感謝國家對移民的扶持。”

鄭勝英的變化,僅是秭歸縣千千萬萬移民的縮影。可喜地看到,秭歸縣的三峽后續工作移民安穩致富項目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了鄉村振興,產業幫扶成效顯著,探索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秭歸經驗”,為庫區的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貢獻著“秭歸智慧”。

(責編:孫紅麗、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