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金融服務巧擔當 “專精特新”企業融資跑上“快車道”

黃盛
2022年07月18日15:3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在金融服務的加持下,“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正在加速“奔跑”。

近日,廣東省肇慶市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負責人向人民網財經表示,前段時間資金鏈出現入不敷出現象,原本的還款計劃被打亂。“好在當地銀行及時對接,讓我不用還本就能辦理續貸,不到一周時間就完成了續貸流程,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不僅廣東肇慶,如今各地金融機構已把服務“專精特新”企業作為了重要的工作,多措並舉提升精准服務能力、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穩妥發展。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專精特新”企業因輕資產、無傳統抵押物等原因,難以通過傳統渠道獲得信貸資金支持。隨著金融機構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痛點創新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跑上了“快車道”。

專屬貸款 提高金融服務精准性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計劃再培育3000家左右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帶動各省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達到5萬家左右。據悉,“專精特新”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創新強、潛力大,但往往體量小、投入高,通過傳統模式融資時常遇到困難。

程永慶管理著一家從事創新型生物醫藥研發的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根據業務需要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一直是他的重點工作。

“今年2月份,我們跟工商銀行簽了4.7億元的固定投資貸款,15年期。資金主要用於數字化、智能化新廠區建設,包括廠區生產車間的建設,研發中心的建設,還有生產設備、檢測儀器的採買等。我們感受到了無論是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還是銀行機構的間接融資,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程永慶說,工商銀行的科創金融貸款,緩解了之前困擾他的難題,也幫助企業擴大了業務規模,實現了創新發展。

解決了融資難題的不僅是程永慶,為提高“專精特新”企業金融服務的精准性,工商銀行制定了《關於深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優化了“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融智+融商”綜合金融服務體系。

程永慶解決融資難題后,生產車間正在加速運行。受訪者供圖

工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任麗婭說:“一季度‘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增速達到了36%以上,有貸戶的增幅達到了50%。整體上來講,我們今年一季度的信貸投放,不管是從規模總量上,還是從結構上,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支持了實體經濟。”

交通銀行也針對“專精特新”企業推出專屬貸款,提供差異化服務。交通銀行深圳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推出的“科創先鋒貸”,以“信貸工廠”運營模式可向“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最長3年期限,最高1000萬元的授信額度,年化利率最低至3.7%,從申請貸款到放款,最快可以在3個至5個工作日內實現。2022年以來,該分行累計為超過410戶企業發放“科創先鋒貸”約20億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議,金融機構在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服務時,既要注重企業的資產規模、資金實力等“硬”實力,也要注重企業的“軟”競爭力,比如產品質量、企業品牌、知識產權價值以及技術力量,從而通過精准服務挖掘到更多、更好的潛力項目。

搭建平台 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務

不少科技型“專精特新”企業具有“研發成本較高,前期資金投入較大”的特點。對此,一些金融機構搭建專項服務平台,快速測定貸款額度、靈活選取擔保方式,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全方位、全周期、全場景的服務。

今年4月,工商銀行就通過“環球撮合薈”平台上線“專精特新”企業服務專區提供金融服務。在該平台上,“專精特新”企業可以7×24小時面向全球發布技術、產品、資金、項目、人才方面的需求和資源,隨時掌握產業鏈、貿易鏈供需信息﹔及時了解支持“專精特新”發展的政策文件、行業動態、市場信息等資訊,助力企業確定經營方向和思路。截至目前,首批1500余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入駐專區,發布100余項產品及服務需求。

工商銀行為取得注冊証的預灌封注射器生產廠家提供信貸支持。受訪者供圖

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搭起專項平台提供全面化服務,中國銀行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出專項產品“惠如願·專精特新貸”﹔民生銀行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出“民生易創”專屬產品包,產品包集成了標准化專項信貸產品“易創貸”、認股權融資、並購貸、股權直投、PE貸、員工股權激勵、定增投資、可轉債投資等眾多金融產品……金融機構正在結合自身優勢,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覆蓋成長全周期、全場景、全生態的金融服務。

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金融服務,也有業內人士建議,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賦能作用,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機制建設。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金融業要深度應用金融科技,一方面彌補‘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用數據較少等不足,另一方面有助於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同時,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信息收集、風險識別、監測力度,提高金融產品與企業匹配的精准度和風險防控的有效性。”

(責編:喬業瓊、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