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實體書店積極轉型突圍(專家解讀)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張  錚
2022年08月01日07: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7月24日,讀者在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時畔書房閱讀圖書。
  耿玉和攝(人民視覺)

  《網紅打卡爆火的中國書店經濟,日本書店或許能學習》,日本SAKAMAGA雜志近日以此為題刊文稱,互聯網信息大潮下,日本眾多書店都面臨存亡問題,僅2020年實體書店總數就減少一半以上。與之相反,同日本相鄰的中國新開書店數量卻在顯著增加。文章指出,一些中國書店通過社交平台引流、拓寬銷售渠道、控制成本等手段,成功實現從單一經營模式到跨界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中國人靈活的思考和探究心值得借鑒。

  

  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實體書店行業在市場規模上具有顯著優勢。《2021年圖書零售市場報告》指出,即便在互聯網和疫情的雙重沖擊下,2021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仍高達986.8億元,同比上升1.6%﹔其中,實體店渠道碼洋規模同比上升4.09%,達212億元。疫情反復所帶來的沖擊也未能阻擋中國實體書店擴張的步伐,《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開書店的數量約是關閉數量的2.6倍,純新增書店數高達2488家,僅北京的新開書店就超600家,幾乎是同年美國新開書店數的8倍。

  與歐美多國實體書店的遭遇類似,中國實體書店也面臨嚴峻的生存困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線上書店憑借低折扣和方便快捷的購物體驗,不斷擠壓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相關數據表明,在中國,線上書店銷售自2016年起就已反超實體書店,至2021年,線上書店銷售碼洋高達實體書店的4倍。疫情暴發進一步催化了實體書店在經營中長期存在的財務矛盾,各大書店均面臨較大損失,圖書出版業被迫艱難轉型。《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共有208家實體書店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佔比達到了70%。

  近幾年,為實現逆境突圍,很多中國實體書店經營者積極探索新的經營方式。首先,實體書店十分注重“頭部書籍”的打造,不僅定期推出名家暢銷書或特定垂直品類內的口碑佳作,還會嘗試引進外文原版暢銷書,或運營小眾領域權威學者的相關著作。其次,“超級書店+綜合業態”的經營模式逐漸取代傳統的圖書銷售模式,受到更多書店經營者的青睞。不少實體書店早已超出了圖書售賣的傳統業務范疇,也是一家文創集合店、一家咖啡店、一次小型展覽,甚至是一個共享辦公室。許多書店還會通過實行會員制、社群運營、邀請知名作家舉辦圖書簽售、舉辦訪談或沙龍等方式,來維護、擴大其會員群體,打造書店“粉絲經濟”。

  中國政府出台各項針對實體書店的扶持政策,涵蓋減免租金、減輕稅費、資金幫扶和金融支持等多個領域。財政部等部門早在2013年就發文表示,將免征圖書批發、零售增值稅,每年減負50億元。2016年6月,11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更明確表示,要“支持實體書店進一步融入文化旅游、創意設計等相關行業發展,努力建設成為集閱讀學習、展示交流、聚會休閑等功能於一體的復合式文化場所”。此外,政府的文化消費惠民政策也為實體書店的轉型提供更多機會。2020年10月發布的《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通過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工作,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各種創新的經營方式的確為實體書店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靠情懷取勝的“網紅”經營模式只是影響書店收入的眾多因素之一,難以扭轉以圖書銷售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實體書店所面臨的真正困境。此外,雖然一系列幫扶政策為那些瀕臨倒閉的實體書店解了部分燃眉之急,但對實體書店的政策支持力度仍有提升空間。

  為進一步推動實體書店重煥生機,各主體應有所側重並集中發力:從內部視角看,書店經營者應明確自身在紙質書閱讀上的核心競爭力,繼續利用數字化策略豐富營銷手段、優化體驗場景,抓住“文化強國”和“全民閱讀”的發展機會﹔從外部視角看,有關部門應提高對實體書店文化惠民的支持力度,著力保障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並轉換思維,視書店為融入性而非獨立性的、半商業半公益的而非純商業的文化業態,進一步促進實體書店的可持續發展。      

  (杜  珂採訪整理)

(責編:申佳平、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網信辦:上半年百合網珍愛網等8家婚戀平台存在低俗色情信息被約談
  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申佳平)據“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消息,全國網信系統上半年累計依法約談網站平台3491家,其中百合網珍愛網等8家婚戀平台存在低俗色情信息被約談。 “網信中國”顯示,上半年,針對淘寶、京東、拼多多、小紅書、微店等5家電商平台多個店鋪存在違法違規信息的問題,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網信辦分別依法約談5家平台主要負責人,責令其限期整改,處置相關店鋪,從嚴處理責任人,並分別予以罰款的行政處罰。…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10批次抽檢不合格食品
  圖片來源:市場監管總局官網 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楊曦)據市場監管總局消息,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取糧食加工品、食用農產品、食糖、乳制品、酒類、糕點、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餅干、薯類和膨化食品、蛋制品、豆制品、蜂產品、罐頭、蔬菜制品、水果制品、水產制品、冷凍飲品、糖果制品、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22大類食品607批次樣品,檢出其中食糖、乳制品、糕點、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蜂產品、罐頭和水果制品等7大類食品10批次樣品不合格。 據介紹,發現的主要問題是,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質量指標不達標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