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木結構古建該如何進行防火保護?

2022年08月08日08:31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木結構古建該如何進行防火保護?

  8月7日凌晨,福建省屏南縣委宣傳部發布消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現存最長木拱廊橋——福建寧德屏南萬安橋突發大火。目前明火已被扑滅,暫無人員傷亡。

  當地居民拍攝的視頻顯示,萬安橋失火后主體已基本燒毀坍塌,目前僅留有部分框架。

  萬安橋曾在2006年5月作為“閩東北廊橋”之一入選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文獻記載,該橋始建於北宋,距今已有超900年歷史。歷史上曾多次遭火災、洪水損毀,后又經歷數次修葺。此次失火前的萬安橋曾於1952年被大水部分沖毀,1954年由當地政府進行重修。

  根據最新消息,目前火災具體原因仍在調查。古建保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認為,通常來說此類木質廊橋的起火原因包括人為原因和自然原因。人為原因即人為失火,如用火不慎、故意縱火等﹔自然原因即因雷擊、高溫等非人為的直接原因引發的火災。但周乾認為,無論是何種原因引起的火災,按理說都可以通過提前預警或日常預防等措施有效避免對古橋的大面積傷害。

  周乾指出,從我國古代建筑史上看,我國古橋多以石質材料為主,木質古橋非常少。“主要是因為木材怕潮濕,在潮濕環境中容易腐朽,導致橋體受力性能降低,易損壞,所以純木質的古橋存世較少。”周乾認為,萬安橋作為我國現存不多的古代木質廊橋,歷史、文化價值極其珍貴,此次毀於火災,令人痛惜。

  根據當地居民拍攝的視頻,萬安橋失火后,火勢迅速蔓延至整個橋體,短短數分鐘內,整座古橋便身陷火海。對此,周乾分析說:“整個廊橋均為木材營建,構件之間多為木質榫卯連接,因而一處著火就很容易引燃整座木橋,造成‘火燒連營’的局面。”

  關於萬安橋是否還有重建可能,周乾表示這還需要經過專家的深入論証。但他指出,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此次萬安橋失火,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即使重建,重建后的萬安橋也應屬於新建建筑,僅與原有文物有著外觀的相似性。“更確切地說應該叫‘仿古橋’,與原有橋體相比,新橋無論在建筑材料、建筑工藝、建筑藝術,還是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等方面,都是無法相比的。”

  此次萬安橋發生火災,無疑為我國木結構古建的防火保護,再次敲響了警鐘。周乾表示,其實我國古代對於木結構古建的防火保護有著不少優秀做法。以故宮為例,首先是保証救火水源充足。故宮內的金水河,及各大宮殿前貯滿水的銅缸或鐵缸,都能夠在第一時間為救火提供充足水源﹔其次則是在木結構建筑間加入防火的磚石材料,可以避免火勢迅速蔓延至相鄰建筑。此外,故宮內專設的“八旗火班”“激桶處”等消防管理機構,通過設立嚴格的防火章程、定期舉行消防演習、進行防火巡查等措施,能夠較好地保護木結構古建免受火災損毀。

  而隨著現代科技發展,火災預警裝置、自動噴淋裝置、機器人滅火裝置等現代科技設備,也能夠為木結構古建防火及火災扑救提供更為有效的手段。但周乾強調,所有防火措施的根本前提都是文物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隻有做好日常防火巡視,提前消除各種火災隱患,才能實現“防火於未然”。

(責編:趙竹青、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