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具備數字經濟巨大優勢(科技名家筆談)

——互聯網當前熱點解析

鄔賀銓
2022年08月15日05: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作者鄔賀銓肖像畫。
  張武昌繪

  近年來,天津港依托5G網絡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建成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

  珠峰5G基站位於海拔6500米營地,其建成和開通是中國千兆網絡發展的一座裡程碑。

  近年來,江西省新余市圍繞5G應用、工業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布局數字產業和數字經濟,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圖為新余一家企業的焊裝生產車間,自動機械臂在進行自動焊接作業。
  (人民圖片)

  信息科技發展一日千裡,不僅顯著改變人們的社會生活,而且深刻變革社會生產方式。作為新興發展中大國,中國成功趕上了洶涌澎湃的信息科技浪潮,並逐漸成為世界信息科技特別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中心之一,引領互聯網科技創新和產業潮流,也為國際互聯網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如何認識當前中國互聯網發展現狀特別是技術創新熱點?如何判斷相關領域的發展趨勢?對上述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進行深入解答,可以幫助我們更好認識當下,更好把握未來。

  ——編者

  

  互聯網行業轉型發展 

  數字經濟相關指標亮眼

  當前,全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新冠肺炎病毒變異、俄烏沖突、美歐通脹、逆全球化等,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挑戰。受這些疊加因素影響,今年中國上半年經濟的增速不如預期那麼好,但值得注意的是,數字經濟相關指標表現亮眼,實現了逆勢增長,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韌性。

  信息論的創始人克勞德·香農曾說:“信息是用來減少隨機不確定性的東西,信息的價值是確定性的增加。”的確如此,我們通過數字化,就能獲得和分析數據,就能極大消除各種信息的不對稱,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應對產業鏈、供應鏈積極變化的敏捷性,增強在面臨不確定性時的彈性。

  一直以來,中國政府主管部門對互聯網的管理採取審慎包容的態度,促進了互聯網和互聯網產業實現快速發展,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面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比如,一些企業利用大平台壟斷打壓同行,濫用算法侵犯損害消費者利益。對此,有關方面採取了必要治理措施,取得了顯著效果,有助於促進互聯網行業更規范、有序,邁入更健康發展的新階段,迎來新的、更大的機遇。這也是上半年中國與數字化有關的經濟指標有突出表現的宏觀背景。

  新階段挑戰與機遇並存。一方面,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靠用戶數量增長拉動互聯網企業和產業發展的傳統模式難以為繼,不可持續。經過20多年特別是最近1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互聯網軟硬件環境發生根本變革,推動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73%,用戶數基本達到飽和狀態﹔同時,每個用戶上網時長,已達到平均每天4個小時。可以說,靠增加網民數量和上網時長驅動發展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新技術推動之下,中國互聯網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從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進入商用開始,中國接入互聯網並成功趕上信息科技浪潮,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本土互聯網企業。隨著移動通信特別是4G的商用,中國社會率先大步邁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雲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涌現和應用,特別是5G商用,中國迎來了工業互聯網時代,構建起可信互聯網、價值互聯網。

  從IPv4向IPv6加速演進

  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互聯網協議第6版即IPv6,被公認為是下一代互聯網商業應用解決方案。當前,全球加速從IPv4向IPv6過渡。相關數據表明,截至6月底,全球IPv6的活躍用戶數佔網民數的比重已經超過31%﹔截至5月,中國IPv6的活躍用戶數約7億,佔全國網民總數約67%。IPv6的流量分別佔城域網流量的10.8%和LTE移動網流量的40.8%。

  從IPv4向IPv6加速過渡的動力不再只是補充IPv4地址的不足,而是看重IPv6地址空間能力的拓展與創新潛力的開發,以及IPv6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全面融合並發揮乘數效應。由於IPv6有可擴展的報頭,提供很大的可編程空間,可以用來定義IP包所承載的用戶類型、業務類型、帶寬、時延等性能要求,也就是說,IPv6報頭具有在用戶面對應用感知的能力。與過去在控制面或應用層才能感知相比,IPv6顯著降低了復雜性,提升了精准性和實時性。

  目前,IPv6的潛力還很大,在雲(雲計算)、網(互聯網)、邊(邊緣計算)、端(終端)的協同和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潛力還有待創新和開發,這給中國的運營商和互聯網服務企業等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也為我國實現網絡技術標准引領和自主可控創造了難得機遇。我們要提升對IPv6發展與能力的認識,多措並舉重點發力,推動我國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繼續走向深入,加快促進互聯網演進升級。

  “雙千兆”網絡服務加快推進

  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基石。千兆光網和5G構成的“雙千兆”網絡,既是寬帶網絡演進的主要方向,也是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承載底座。“雙千兆”網絡具有的超高速率、毫秒級超低時延等先進性能,為無人駕駛、遠程醫療、虛擬現實技術等應用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對於加快支撐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中國在網絡新基建特別是“雙千兆”網絡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3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5.63億戶,比上年末淨增2705萬戶。其中,百兆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5.27億戶,約佔總用戶數的93.7%﹔千兆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6111萬戶,比上年末淨增2656萬戶,佔總用戶數的10.9%。中國5G移動電話用戶數達4.55億,佔移動電話用戶數的27.3%,佔全球5G用戶數比例超過60%,每個月每名用戶使用流量超過14GB。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上海等29個城市已經成為全國首批千兆網絡之城。

  “Web3.0”不是大眾“剛需”

  未來難以成為主流

  “Web3.0”是當下熱詞之一,它是相對於“Web1.0”“Web2.0”而言的。人們所說的“Web1.0”對應的是個人電腦時代的互聯網,用戶利用web瀏覽器通過門戶網站,單向獲取內容,主要進行瀏覽、搜索等操作。用戶只是被動接受內容,沒有互動體驗。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是“Web1.0”的典型代表。“Web2.0”對應的是移動互聯網,用戶不再只是內容接收方,可以在線閱讀、點評、制造內容,成為內容的提供方,還可以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流溝通。提供服務的網絡平台成為中心和主導,聚集起海量網絡數據,造就了騰訊、抖音等中國大型互聯網平台企業。

  網絡平台的優勢地位使用戶很難保障自己的權益。比如,用戶向網絡平台提交了一幅自己創作的作品,但是很難証明其本人是該作品的所有者,很容易被盜版或者拿走,無法體現或者實現用戶期待的價值。於是“Web3.0”應運而生,在此環境下,用戶不必在不同中心化的平台創建多種身份,而是能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通用數字身份體系,通行各個平台。通過區塊鏈、數字水印和數字貨幣等,用戶既可以對提交到上網的作品確定權屬,還能夠實現其價值,實現數字資產與實物資產的關聯,獲得與網絡平台分享利益的機會。

  “Web3.0”是對“Web2.0”的改進,其特點和優勢顯而易見。那麼 “Web3.0”未來一定會成為主流嗎?對此,筆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Web3.0”環境下,所有網絡用戶都是匿名的,這會帶來監管和治理難題,完全去中心化還可能帶來金融風險﹔另一方面,區塊鏈、數字水印等技術並不是免費的,除了少數群體,例如網絡游戲玩家願意為自己的網絡裝備認証,真正願意為此支付成本的網絡用戶比例是很低的。因此,筆者認為,“Web3.0”不會是很多人的“剛需”,至少不會在大眾中普及。

  元宇宙更多是商業符號

  數年內不具備技術能力

  元宇宙時下風頭正勁,眾說紛紜。筆者認為,元宇宙與我們所熟悉的數字孿生剛好相反,后者是把現實空間映射到虛擬空間,而前者是將人類的想象延伸出的虛擬空間加載到現實空間,模糊了虛擬與現實的界限。

  “元宇宙”這個詞更多只是一個商業符號,它本身並沒有什麼新的技術,而是集成了一大批現有技術,其中包括5G、雲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數字貨幣、物聯網、人機交互等,並且對這些技術的要求很高。從目前來看,這些技術的發展水平無法滿足元宇宙的需要,實際上,即使再經過數年發展,也難以滿足。

  比如,在帶寬方面,元宇宙提出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如果說單純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這類場景,5G的帶寬就可以提供支持,那麼如果涉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以及全息影像、感官的互聯等高階的應用,5G是無能為力的。實際上,元宇宙可能同時承載上千個並發數據流,數據吞吐量可能達到TB(太字節)量級,隻有將來的6G才能滿足。

  元宇宙主要面向消費類的應用,包括沉浸式文旅、高體驗游戲、感官互動等,未來還會擴展到數字創意設計、開發平台、虛擬辦公空間等。但是從商業模式上來看,元宇宙與社交媒體和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相比,沒有發生什麼根本的變化,而且只是小眾市場。

  通信技術三大定律仍然成立

  互聯網仍是數字經濟主導力量

  今天的互聯網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特點,但通信技術的三大定律即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吉爾德定律依然成立、有效,繼續推動互聯網創新發展並賦予了數字經濟高創新性、長滲透性和廣覆蓋性的顯著特點,繼續承擔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主導力量的角色。

  根據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在大約每經過18個月到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性能大約每兩年翻一倍,同時價格下降為之前的一半。摩爾定律提出以后的幾十年間被不斷驗証。雖然有人認為,摩爾定律難以持續下去,但是從目前來看,技術不斷創新可以使摩爾定律總體上依然保持,繼續驅動數字經濟的高創新性和高增長性。

  梅特卡夫定律認為,一個網絡的價值等於該網絡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說,網絡用戶越多,該網絡的價值就越大,表現為網絡經濟的高滲透率。

  吉爾德定律提出,在未來25年,主干網的帶寬每6個月增長一倍,12個月增長兩倍。其增長速度是摩爾定律預測的CPU增長速度的3倍,並預言將來上網會免費。這實際上反映了數字經濟一大特點,即邊際成本能夠大幅下降,表現為數字經濟的廣覆蓋性。

  對照上述定律,我們會發現,中國具備發展數字經濟的巨大優勢。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之一,中國寬帶滲透率已很高,覆蓋到所有鄉鎮並將進一步提升,造就了廣闊的數字經濟市場空間。不僅如此,網速也大幅提升,固網寬帶的平均下載速率和移動網絡平均下載速率都居世界前列。依托先進的公共網絡基礎設施,無需自建內網,中國企業就可以實現數字化轉型。這些優勢助力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能夠以全世界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回報。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科學出版社與本報合作推出

(責編:胡永秋、袁勃)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