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連樟村蝶變綻新顏 鄉親們邁上致富路
“總書記來的那天,村裡像過節一樣,我還和總書記握了手,也是從那天起,我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變化。”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連樟村的情景,村民陸秀媚仍歷歷在目。從外出從事童裝生意,到回家鄉經營甜酒生意,如今,村民陸秀媚組織的廣場舞團隊已經成為當地又一張靚麗名片。
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省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看望貧困群眾,共商脫貧之計。總書記的一句“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東考察。這是10月23日下午,習近平在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貧困戶陸奕和家,同他們親切地拉家常。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山村舊貌換新顏
竹林夾道、水田交錯、高鐵呼嘯而過……從連江口鎮向西行8公裡,整潔的鄉間步道、各具特色的村舍、智能化的農業產業園映入眼帘,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連樟村正在發生著巨變。
連樟村鳥瞰圖。人民網記者 王天樂攝
如今的“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幾年前卻是一幅“臟亂差”的景象,“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一度成為村民戲謔當地環境的順口溜。
連樟村黨支部書記陸飛紅回憶說,當年村裡雜亂地搭建著牛棚、豬圈、雞窩、茅廁,臭氣熏天,下雨天到處污水橫流,根本沒法踏出家門。
改善連樟村人居環境,首先從“三清三拆三整治”做起。
“2017年以來,我們一共拆了180多間違建房屋。”陸飛紅介紹,臟亂生活垃圾點得到整治,公廁也建起來了,農村“臟亂差”的現象發生了改變。
此外,連樟村還將生態、文化、休閑、景觀、通行於一體,在山溝裡建起了萬裡碧道、觀光花海、連樟客廳、客家文化廣場、鄉村振興學院等景觀設施,村民可以在這裡開展詩書畫學習和創作活動,可以唱歌、跳舞、品茶。
萬事開頭難,美麗鄉村建設起初並沒有引起村民的響應。
為推進連樟村人居環境整治,陸飛紅和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的幫扶團隊三天兩頭在村委開會,為村民講政策﹔組織村民到省內示范村參觀學習﹔並積極發動共產黨員的積極帶頭作用。
“想不到會有這樣的生活環境。”許多村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發出這樣的感嘆。
作為全國首個覆蓋5G的行政村,連樟村也趕上了新基建的快車。高效的通信網絡,不僅讓村民與外界實現低延遲交流,也在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綠色農產品等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產業振興促發展
村民陸奕和在當地名氣不小。那天,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了他的家。2019年新年賀詞裡,總書記專門講到“我和貧困戶陸奕和交談脫貧之計”。
“總書記在新年賀詞裡提到我,他這麼關心我們,不努力都對不起自己。”陸奕和說。
如今,陸奕和在鄉村振興學院擔任保安一職,工作之余,還在打理自己30畝的麻竹筍。
麻竹筍銷售21000元、鄉村振興學院務工42000元、分紅15066元……2021年,陸奕和實現家庭收入151992元,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4.5倍。
2021年陸奕和家庭收入情況。制圖:實習生朱麗穎
分紅收入、作物收入、務工收入……如今,連樟村村民的增收渠道多了起來。
三伏已過半,在連樟村的西北側,由數十個大棚組成的碧桂園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迎來了“碧月”西瓜採摘的時節。產業園內,村民陸國建檢查完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后,搭乘自動升降機,開始採摘果實。
據了解,連樟村傳統農作物主要包括水稻、花生、紅薯等。產業園建成后,國強基金會旗下的社會企業碧鄉公司為了打造差異化優勢,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最終決定栽培西瓜、草莓、哈密瓜等經濟作物。
如今,陸國建和愛人一起在產業園內工作,家庭年收入從過去的1萬元提升至如今的近8萬元。
如何延長時令農產品的保質期、提升產品價格,深加工成為產業鏈上必不可少的一環。由於氣候獨特、原材料豐富、高質量招商引資政策,除日常果干果脯之外,麻竹筍深加工、代飲茶開發也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
產業振興富了村民,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據連樟村村委統計,2016年,村集體收入為2000元,2021年為1649800元,增長近825倍。
新農人逐夢田園
對於老村長陸奕標來說,2018年至今最大的變化就是親戚多了。他開玩笑地說:“總書記到我們村后,許多常年未有聯系的親戚主動串門走動,還有許多我都未聽說過的旁支宗親也來學習我們的致富經驗。”
2017年,連樟村黨總支摘掉“軟弱散”的帽子﹔2019年,全村實現脫貧摘帽﹔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401元。
在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裡,29歲的羅彩紅正在操控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如今家鄉建設得這麼好,既有穩定工作,還能照顧老人、小孩,比在外打工‘香’多了。”談起自己家鄉的發展,羅彩紅臉上布滿了喜悅。
村民陸國建正在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裡採摘西瓜。人民網記者 栗翹楚攝
除了傳統農業,連樟村還興建了玩具廠、商業街、民宿等一批設施,方便游客的同時解決了一批村民的就業問題。
隨著連樟村一天天地向上發展,如今,陸秀媚有了讓兒子回鄉創業的念頭。她說:“我兒子退伍之后在外打工,我想讓他回來在村裡當一名教官,平時既能教本地孩子強身健體,也能讓外地游客感受連樟村的軍旅文化。”
如何讓更多的有志青年參與到家鄉的建設中來,連樟村首先從流動黨員上下功夫。陸文澤說:“在我返鄉之前,連樟村黨總支為讓流動黨員更好了解新政策,以線上的方式召開組織生活會,優先響應以黨員為核心的外出務工人員回來建設家鄉。”
2019年,隨著接收到越來越多關於家鄉變化的消息,陸文澤踏上了返鄉之路,並成為村兩委班子成員。陸文澤表示,連樟村圍繞“三包三聯”工作機制,將其納入村干部績效考核,黨員干部走村居、辦實事、解難題,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看著村子一天天發生變化,陸飛紅卻感覺壓力更大了。他說:“在脫貧攻堅階段,我們解決的只是部分群眾的問題,而鄉村振興則是一個更大的戰場,它不僅關乎每一個人的福祉,更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
連樟村不是一個村,而是千千萬萬個村。陸飛紅告訴記者:“這是省委領導給連樟村樹立的目標,下一步,我們將總結黨建方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同時,打造屬於連樟村的品牌,讓產業與村民牢牢地結合在一起,持續帶動村民奔向致富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