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財米油鹽》

千層林鋪設萬裡網 全力守護“綠色明珠”

人民網記者 申佳平
2022年09月19日08:1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9月初的大興安嶺,天闊林深,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清香。莽莽林海中,悄悄爬上樹梢的金黃,映襯著雲卷雲舒,平添幾分一葉知秋的浪漫。

2022年9月初,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秋意漸濃。人民網記者 申佳平攝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重點國有林區。在這片廣達10.67萬平方公裡的自然生態系統中,5萬護林人守望相助,賡續傳承。

在70年的建設中,林區長期堅持“先生產、后生活”,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特別是受位置偏遠、地廣人稀等因素影響,一直以來公網通信覆蓋率較低。2021年4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正式啟動。一年多來,千層林間已鋪開萬張網,一條條信息“天路”穿梭茫茫林海,守護著祖國北疆的“綠色明珠”。

新氣象:網絡打造萬畝林海安全屏障

“看到那一股青煙緩緩升起,我趕緊掏出對講機呼喊,一直沒人應答。忽然兜裡的手機傳出短信鈴聲,給我樂壞了,我心想這4G網絡真‘管事’啊!”阿裡河森工公司管護員張德成是一名“老林區人”。十余年穿梭大森林的他,談起對4G信號的“初印象”,顯得十分興奮又幽默。

每年初春三月到冬季落雪,大興安嶺時刻面臨至關重要的防火任務。每逢下雨,林區管護員們的任務更加繁重。特別是雨天打雷造成的雷擊火,稍有不慎便可能殃及大片樹木。

張德成告訴記者,自從林區4G基站建成之后,即使對講機失靈,也可以在最快時間內通過手機匯報情況、定位火情位置。“那次從我匯報到火警成功滅火,前后沒超兩個小時。看到森林‘得救’了,我打心眼兒裡高興!”張德成說。

2015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正式“挂斧停鋸”。今年是大興安嶺林區開發建設70周年,也是數萬名林區人從“砍樹人”華麗變身“看樹人”的第7年。

“林區既是綠水青山,又是金山銀山。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守護好這些寶貴的生態價值。”內蒙古森工集團林業信息中心主任秦志疆介紹,據測算,內蒙古大興安嶺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為6160億元/年,其中“綠色碳庫”價值量為1071.75億元。

據悉,計劃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建設的121個4G基站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設完成后,林區的林場、景區、防火瞭望塔、重要道路、重點火險區的公網覆蓋率,從不足10%將提升至50%左右。

圖為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的4G基站。人民網記者 申佳平攝

“像現在9月這種天氣,山頭上經常會有霧氣,容易分不清是火還是煙。”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巡護監測員李國告訴記者,以前,對於這種難以識別的火情,他要騎一個多小時的摩托上山確認,有時候還會產生誤報的情況。

去年以來,李國的工作轉變不小。因為自從林區4G網絡覆蓋后,通過森林防火智慧生態雲服務平台,加上搭載的“天眼”攝像頭,便能輕鬆辨別火情、自動報警、鎖定位置。“現在誤報的情況少多了,我們瞭望的任務也輕鬆多了!”李國高興地說。

新感受:基站共邀護林人筑夢前行

與林為伴,隻此青綠。有人戲稱,“大興安嶺瞭望員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一直以來,通信不便使他們的工作和“與世隔絕”畫上了等號。可喜的是,如今隨著電信普遍服務的不斷推進,守護萬畝林海的護林人也迎來了新生活。

“20來歲的時候有人給我介紹對象,接觸一天我就上山了,40多天沒信號也聯系不上,回到家‘對象’已經是別人的了。”在根河開拉氣林場,土生土長的林場調度員霍維力回憶起沒有網絡的日子,打趣地說。

霍維力所在的根河森工公司,位於大興安嶺北麓西坡中段,生態功能區總面積63.2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92.35%。這裡年平均氣溫-5.5℃,極端低溫可達-58℃,年封凍期210天以上,被譽為“中國冷極”。

2022年9月,根河森工公司林場調度員霍維力向記者講述林場幾十年來的變化,窗外是和他年齡一般大的鬆樹。人民網記者 申佳平攝

霍維力說,從20多歲入職開拉氣林場,他在這裡完成了成家、入黨、升職等人生大事。現在林場有了4G網絡,自己不僅不會和老婆孩子“失聯”,還能通過手機學習知識、提高水平。

“去年,林場職工得知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得到批復,都開心極了。大家說這是林場人‘夢想成真’了!”秦志疆坦言,林區基站多數建在高山上,地形復雜、路況較差,因此施工過程十分不易。

圖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工程建設場景。(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林區電信普遍服務項目實施以來,森工集團和當地運營商在人員、資金、設備等多方面通力合作,斗酷暑、戰嚴寒,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的施工難題。截至今年9月1日,林區各單位已經協助運營商完成101個點位的主設備安裝,完成計劃的83.47%。

新路徑:“4G”助推林區生態“點綠成金”

“狍子、棕熊‘光顧’林場和管護站,對於我們這都是常有的事兒!”站在修建於600米海拔之上的瞭望塔內,李國向記者展示著“獨屬”護林員們的“奇幻世界”。

經過幾代林區人的接力傳承,近年來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資源持續向好,“青山常在、永續利用”也成為林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內蒙古阿裡河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經理溫軍介紹,在生態旅游業的帶動下,林區綠色資源優勢和特色進一步彰顯,林下經濟、特色種植養殖、經濟林、碳匯等綠色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以前游客來了照片都發不出去,現在有了4G網,游客坐著觀光小火車,也能開直播、打視頻,既方便了和外界溝通,也順便幫助我們做了景區宣傳。”他說。

2022年9月,在內蒙古森工集團阿裡河森工公司相思谷景區,游客坐上蒸汽小火車,可以穿越林海,體驗別樣森林風情。人民網記者 申佳平攝

據了解,截至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共實施八批次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全區行政村光纖通達率為99.5%﹔4G網絡覆蓋率為99.45%﹔寬帶通達率達到100%。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5年以來,我國累計支持全國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建設、7萬個農村4G/5G基站建設,其中三分之一任務部署在貧困地區。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將持續提升光纖和4G網絡在偏遠地區的覆蓋廣度和深度,在電信普遍服務中逐年加大農村5G網絡建設支持力度。

從伐木到護林,廣袤興安嶺親手鑄就屬於自己的轉型傳奇。如今在網絡基礎設施的加持下,生態林海告別“秘境”實現通達,必將走向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廣闊未來。

相關閱讀:

奮斗者·正青春︱在草原“4G放牧” 80后帶領村民忙致富

(責編:申佳平、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