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加大政策實施力度 夯實經濟恢復基礎——9月全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掃描

2022年10月01日00:07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題:加大政策實施力度 夯實經濟恢復基礎——9月全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掃描

新華社記者

9月,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聯動抓落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大政策實施力度,夯實經濟恢復基礎。

連日來,新華社記者走進田間、港口,深入工地、商超,實地探訪來自經濟社會運行第一線的最新信息。

持續鞏固經濟回升態勢

9月22日,海南。走進位於洋浦保稅港區的佐迪亞克儀龍(海南)實業有限公司,裝配車間裡各種零配件擺滿地面,工人們正在加緊組裝。

進入9月,海南疫情進入掃尾階段,復工復產加快推進。眼看生產恢復正常,公司運營總監周敏舒了口氣:“我們正在研究用好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貨物內銷免關稅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春江水暖鴨先知。各地呈現出的新變化、新動態,折射出當前經濟延續恢復發展的態勢。

記者在一線採訪時發現,各地紛紛出實招,從提振消費、擴大投資、穩住外貿大盤等多方面入手,著力夯實經濟恢復基礎。

9月26日起,上海第二輪電子消費券開啟使用,投入5億元市級財政資金。“疊加用券,太值了!”上海市民林女士說,自己25日晚上發現抽中了第二輪電子消費券后,趕在26日零點就在電商平台上下單了孩子的尿不濕等產品,“疊加平台的優惠相當於不到七折”。

以消費為抓手,多地圍繞中秋、國慶假期“做文章”:北京發放餐飲消費券、浙江舉辦金秋購物節、江蘇派發綠色節能家電補貼、山西出台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政策……

在提振消費信心的同時,各地投資持續加力。

——廣東:德國巴斯夫集團在廣東湛江投資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舉行全面建設暨首套裝置投產儀式。這一項目總投資約100億歐元,是德國企業在華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

——四川:成都宣布東部新區2022年第四批次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涉及2024年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市民中心智慧產業園等24個高能級項目,總投資418.3億元。

——廣西: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簽訂國際、國內合作項目267個,總投資額超4000億元,較上屆增長37%。

“各項政策措施持續顯效,廣西外貿進出口值已連續6個月環比增長。”南寧海關關長王味冰說。

穩鏈強鏈釋放新動能

福建晉江陸地港,進出港的貨車絡繹不絕,倉庫內叉車來回穿梭,集裝箱堆場上作業不斷……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晉江陸地港保障持續通關,“運輸旺季”如期而至。

福建陸地港集團負責人李圓圓說:“陸地港採用分段運輸、通關一體化、外地車隊接力等物流運作模式,有效減少出口工廠因疫情原因導致的違約風險。”

產業鏈和供應鏈是經濟的命脈。進入9月,相關部門持續加大政策力度,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有效運轉。全國上下聯動抓落實,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應正在顯現。

重慶,跨江而立的南紀門軌道大橋上,一派忙碌景象。作為重慶軌道交通10號線二期工程的重要跨江通道,南紀門軌道大橋計劃年內建成通車。

近來,受疫情和持續高溫天氣影響,中鐵大橋局集團第八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建設進度放緩,承受不小資金壓力。9月到賬的一筆1143萬元留抵退稅款如及時雨般為企業解渴救急。

“天氣轉涼,正是項目建設的關鍵期,這筆退稅款緩解了公司現金流的困境,讓我們有信心把進度趕上來。”看著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公司財務負責人舒恆心裡的石頭落了地。

各地一方面採取措施穩住產業鏈,另一方面不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9月29日,廣州市黃埔區,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液晶面板高世代產線在此投產,項目投資高達350億元、月產能18萬張玻璃基板,可生產6吋到100吋全尺寸系列顯示產品。

前不久,在安徽合肥舉行的2022世界制造業大會上,人臉識別打開車門、疲勞駕駛預警提醒、變身充電寶反向充電……一系列搭載了“黑科技”的新能源汽車引人注目。

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定華告訴記者:“我們依托數字化賦能,打通從研發、生產到銷售終端全鏈條,通過上下游協同聯動,探索從傳統的生產型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業轉型,打造場景化、個性化、定制化的汽車產業新生態。”

今年1月至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7萬輛和386萬輛,同比增長1.2倍和1.1倍。以新能源汽車為首的新興產業不斷助推經濟轉型升級,成為增強產業韌性、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新動能。

糧食生產有望再獲豐收

秋分至,豐收時。

放眼祖國南北廣袤田野,東北黑土地上玉米、水稻逐漸成熟,長江流域稻菽飄香,西南地區特色蔬菜迎來新的收獲……

9月26日,在河南省湯陰縣古賢鎮玉米田裡,4台聯合收割機正在作業,黃澄澄的玉米不斷被裝進車裡。“得益於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每畝地多出兩三百元的收入。”惠聯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現忠說。

民以食為天。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9月22日,秋糧已收獲20.3%。西南地區收獲過六成,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過三成,西北地區過兩成,黃淮海和東北地區開始收獲。從秋糧情況看,全年糧食產量能夠實現1.3萬億斤以上目標。

豐收增產來之不易。疫情影響給春耕備耕和田間管理帶來挑戰,農資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夏季南方部分地區高溫干旱給水稻生產帶來困難。

面對挑戰,相關地區和部門全力以赴,多措並舉。中央財政3次向實際種糧農民合計發放400億元一次性補貼,安排100億元支持秋糧抗高溫干旱﹔農業農村部設立農資保供專班、熱線電話和微信公眾號,投放322萬公斤國家儲備種子,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解決春耕鉀肥缺口。

金秋時節,北大荒集團洪河農場有限公司,稻香扑鼻,蛙鳴清脆。水稻種植大戶李艷海今年的種植規模達到910畝,與普通水稻不同的是,他所種植的水稻有螃蟹共生。

“稻田裡的水草、害虫和浮游生物都是螃蟹的‘美食’,螃蟹活動又能翻動土壤,排出的糞便也成了水稻的肥料。”李艷海說,預計水稻畝產能達到1200斤,螃蟹畝產能達到16斤﹔綜合效益可達50萬元。

“龍口奪糧”“虫口奪糧”,科技是關鍵。

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歐江岔鎮是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一工程”示范基地之一。“三一工程”全稱為“三分地養活一個人”糧食高產綠色優質科技創新工程。今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對這個基地的早稻進行測產,平均畝產達到643公斤。

“參與‘三一工程’示范種植后,同樣的品種,比我們按自己以前的方法來種,每畝至少多產120公斤。”歐江岔鎮種糧大戶段照說。

多措並舉促就業保供應

就業無小事,找工作的過程更是“千人千面”。面對錯綜復雜的就業問題,北京市建立“三員”隊伍,即鎮街村就業服務專員、區就業服務指導員、企業聯絡員,開展“一對一”“面對面”就業幫扶,打通基層就業服務微循環。

得益於精細化就業服務,來自北京市豐台區的2021屆高校畢業生小張終於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他說:“參加工作不久面臨轉型轉崗,我內心感到十分焦慮迷茫。就業服務專員耐心引導,持續跟蹤服務,讓我敢於面對轉崗擇業中的種種挑戰。”

眼下正值“金九銀十”招聘季,多地頻頻“上新”特色就業服務活動,多渠道拓寬就業崗位、開辟就業新空間。

湖南啟動“國聘行動”預設招聘展位60個,預計提供崗位1200個左右﹔吉林開展“就業援助直通車”“送崗大篷車”“就業驛站”“送崗上門”等活動﹔河南打造“就業紅娘”直播間,舉辦多頻次“人才夜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當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援企穩崗和就業幫扶政策持續發力。

物價穩則民心穩。糧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儲備足價格穩,對於維護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十分重要。

隨著國慶假期臨近,各地緊抓蔬菜生產、加強產銷銜接、暢通運輸配送,保障終端市場微循環順暢、市場供應充足。

山東壽光東華蔬菜合作社理事長龐東說,他們組織6個村的102戶種植戶進行蔬菜種植,有彩椒、絲瓜、小黃瓜等10余種菜品,每年產量超過3萬噸。“十一”期間銷量將明顯增加,目前價格比較平穩。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下階段,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狠抓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大力擴大有效需求,著力穩就業穩物價穩預期,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責編:楊光宇、白宇)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