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對話企業家

網商銀行金曉龍:把每一部手機變成銀行網點,實時掌握在農民手中

人民網記者 王震
2022年10月07日08:1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金融是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活水之源。今年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強調“要加快補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金融服務短板,有序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如何讓數字普惠金融“普”到鄉村、“惠”及農民,切實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近日,人民網《對話企業家》欄目跟隨“跨越山海 逐夢未來”科技創新調研行團隊採訪了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金曉龍,就農村金融如何服務鄉村振興、互聯網銀行如何創新求變等話題進行分享與交流。

一直以來,規模小、波動大、缺抵押、缺征信是農村金融服務的難點。金曉龍認為,進入數字時代,科技的力量為破解農村金融服務的難點問題提供了有效路徑。在信用判斷、交互成本、交互便捷性等方面,互聯網銀行和傳統銀行作業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通過移動互聯網絡可以讓銀行、客戶比較便捷地交換數據與需求﹔第二,用科技的手段能夠通過線上就比較准確地判斷客戶的信譽情況﹔第三,基於互聯網也讓我們免於和客戶面對面,這樣操作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在金曉龍看來,科技拉近了銀行與農戶之間的距離,讓金融能通過互聯網下沉到農村,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

不論是出於金融機構自身風險控制的需要,還是“不養懶漢、不慣惡人”的扶貧宗旨,農村金融的一大關鍵點在於如何給農民“精准畫像”。隨著農村與農業邁向數字化發展,數字金融在廣大田間地頭也有了茁壯成長的土壤和空間,金融機構正通過科技力量破解這一難題。

以數據為媒,網商銀行將農村的交易、物流、支付等信息形成信用資產,與縣域政府合作將農戶可公開的數據資源,如農村土地確權、種植情況、農業補貼等數據進行共享,運用數字技術為縣域農戶建立起專屬的數字化風控模型,使農村用戶有了更精准的數字畫像和更高的數字信貸額度。

不只是看不見的大數據在助力,衛星也在發揮“看得見”的力量。“我們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利用天上的衛星把我們每一塊農民種植的土地看得比較清楚,可以還原出他們種的主糧作物和經濟作物。目前我們的准確性達到93%,也就是說基本上所有的主糧作物,包括一些主要的經濟作物,像蘋果、柑橘,我們都可以分辨出來。”金曉龍介紹,基於衛星信息、政府公開數據以及農民用手機上傳的數據支撐,數以百萬計的客戶獲得了農村金融的貸款支持。

在河南省內鄉縣,通過與網商銀行合作的數字普惠金融試點,4年來,累計數十萬農戶獲得金融授信,實際獲得數字貸款金額近70億。截至2021年年末,全國1000多個涉農縣區相繼與網商銀行合作,數量已佔全國總數近一半。數據顯示,與網商銀行合作的縣域,過去一年的數字貸款增速高出縣域平均增速的39%。

隨著成本與風險可控這一預期的達成,數字普惠金融模式正迅速在全國推廣開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報告2021》顯示,近4年全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其中,縣域數字貸款和數字授信發展最為顯著,2020年數字信貸服務廣度得分較2017年增加8倍以上。

作為一家互聯網銀行,網商銀行成立7年來,已累計為超過49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數字信貸服務,其中超半數為縣域用戶,80%過去從未獲得銀行經營性貸款。

在金曉龍看來,基於互聯網線上金融服務是響應鄉村振興號召的探索實踐,全社會在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層面,已經形成一個良好、開放的發展環境。

“網商銀行沒有網點,但我們有一個願景:把每一部手機變成一個銀行網點,讓銀行網點不再是一個固化的概念,而是實時掌握在每一位農民朋友的手中。”他說。

(責編:王震、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