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解碼昆明之變

“昆明要當好雲南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重點在經濟發展,關鍵靠產業支撐。”
昆明正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按照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態、大濕地、大景區的要求,推動生態、文化、農業、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隨著RCEP落地生效、中老泰鐵路互聯互通,特別是昆明托管磨憨,昆明的開放區位優勢正在加速兌現和釋放
以四季如春聞名遐邇的昆明,正向世界展現全新面貌: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先進產業項目雨后春筍般落地,“高原明珠”滇池沿岸點綴著一片片生機盎然的濕地、一個個留住鄉愁的鄉村﹔托管位於中老邊境的雲南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磨憨鎮……
這座地處我國西南的城市,悄然發生的變化讓人欣喜,奮發有為的姿態令人振奮。
抓產業:“別人在走,我們要跑”
作為雲南的省會城市和唯一特大城市,昆明肩負著“當好排頭兵”“發展挑大梁”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期間,昆明GDP總量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從第17位升至第12位。
“昆明要當好雲南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重點在經濟發展,關鍵靠產業支撐。”雲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劉洪建說,在做大做強化工、冶金、煙草等傳統產業的同時,要把發展新經濟、突圍新賽道作為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塑造新優勢的關鍵,加快走出一條轉型突圍、變道超車的進階躍升之路。
近來,在深入分析產業發展現狀后,昆明確立“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的發展思路,建立“8+N”產業鏈體系,接續重點打造生物醫藥、新能源電池、稀貴金屬新材料等產業,加快構建具有昆明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位於昆明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馬金鋪片區的聞泰昆明智能制造產業園內,工人們正忙得熱火朝天,爭分奪秒完成客戶訂單。
佔地約660畝、總投資約60億元的聞泰昆明智能制造產業園2020年開建,2021年投產,主要生產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智能終端產品。產業園按照行業領先的智能化工廠標准建設,各生產環節大規模應用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聞泰昆明智能制造產業園負責人張勛華說,一期現已實現月產能約120萬台,二期將承接知名品牌筆記本的OEM(委托制造)項目。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產能5000萬台,將成為全球重要的5G終端智能制造高地之一。
聞泰的成長速度是昆明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的縮影。雲南國投東風重工產業園項目從洽談到開工2個月、杉杉鋰電項目從洽談到落地3個月、裕能新能源項目從開工到投產110天……“別人在走,我們要跑”成為昆明各級干部工作狀態的寫照。
為打造“8+N”產業鏈體系,昆明專門成立產業鏈推進辦公室,由市領導擔任鏈長。今年上半年,昆明各區縣黨政一把手赴省外招商80次、省內會見客商2369次,同比分別增長35.6%、53.2%﹔全市引進市外到位資金1346.03億元,同比增長46.67%﹔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2622.93億元,增長8.1%。
昆明產業發展正處於破繭化蝶的轉型期,新能源電池、石油化工、新材料、信息制造、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正加快形成。
新能源電池產業產值2025年預計突破2000億元﹔2025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將達13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將達1100億元……劉洪建說,通過對新能源電池等9個重點工業產業分析,202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有望達到120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有力支撐GDP達到1萬億元的目標。
守綠色:品質春城 全民共享
閃著亮光的石板路,夯土黃色的仿古民居﹔村頭壁畫上,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村民正在湖中捕魚……走進滇池南岸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牛戀村小漁村民小組,歷史和文化的韻味扑面而來。
隻有74戶人家的小漁村是滇池邊為數不多保留完整的自然村落,也是正著力打造的滇池沿岸美麗鄉村之一。“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每天慕名打卡的游客就有上千人。”雲南漁夫文化旅游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徐曦說。
一年多前,滇池沿岸一些區域還存在環保短板。2021年5月,生態環境部通報“雲南昆明晉寧長腰山過度開發嚴重影響滇池生態系統完整性”典型案例。被通報后,昆明堅決全面徹底抓好滇池沿岸違規違建整治,累計拆除違規建(構)筑物110.69萬平方米,滇池環湖路臨湖一側減少建設用地17250畝、減少建筑面積639萬平方米,滇池沿岸一些地方過度開發、無序開發、貼線開發現象得到根本扭轉。
“我們在整治上下大功夫、真功夫,滇池沿岸整體面貌得到很大改觀。”劉洪建介紹,昆明始終堅守兩條底線: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守住“環境質量隻能更好、不能變差、不能退步”的底線﹔堅持湖泊的公共性、公益性、開放性,更好還湖於民、造福於民,堅決守住底線。
曾經到處私搭亂建、臟亂差的小漁村隨之迎來蝶變。晉寧區投資美化村庄公共空間、完善公共設施、提升村庄道路,以“古滇水鄉·生態漁村”為主題,把小漁村打造成集鄉土風貌、鄉韻鄉愁、人文山水為一體的美麗鄉村。
“滇池是昆明最寶貴的資源、最靚麗的名片、最大的IP。”劉洪建說,滇池最大的價值在於生態,要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推動滇池沿岸綠色發展,把滇池沿岸打造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公園城市建設的核心引領。
目前,昆明正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按照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態、大濕地、大景區的要求,推動生態、文化、農業、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讓大觀樓長聯描述的“五百裡滇池”美景重現為立體長卷。
今年1∼7月,滇池全湖水質保持Ⅳ類。如今的滇池沿岸,既有小漁村這樣的鄉愁村落,也有綠意盎然的濕地。昆明累計恢復以濕地為主的滇池環湖生態帶6.29萬畝,其中濕地面積3.89萬畝。正在建設中的137公裡滇池綠道,將串聯起大觀公園、滇池大壩、海埂公園和沿湖濕地等沿湖景點,宛如給滇池戴上“翡翠項鏈”。
散步、騎行、放風箏……滇池周邊免費向公眾開放的濕地成為市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昆明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讓群眾共享生態紅利,更加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昆明提升城市品質的步伐不止於此。劉洪建介紹,到2025年,昆明市人口將達1000萬,建成區面積將達1000平方公裡。昆明將充分考慮滇池流域的承載力,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在人口、城鄉、產業布局等方面,統籌考慮滇池保護這一核心因素,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讓“人、城、湖、產”的關系更加和諧。
目前,昆明正著力打造品質、綠美、樂游、開放、宜居春城。按照“一年有突破、三年展新貌、五年大變樣”的思路,抓緊制定實施公園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中長期規劃。
半城山水半城湖,半城春色半城夢。“昆明是山水之城,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昆明有條件也應該做得到。”劉洪建說,昆明要凸顯春的宜人、色彩、氣息、意境、特質,讓春城成為高品質的生態宜人美麗家園。
大開放:以奮進姿態擁抱世界
打開世界地圖,把目光放大到整個亞洲,不難發現昆明正處在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前沿。
春城正以全新的顏值、奮斗的姿態,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實現華麗轉身。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深入實施,曾地處國內交通網絡末梢的昆明,在公路、鐵路、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快速趕超,便捷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正逐步形成。
2021年12月,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昆明至老撾萬象貨物列車全程最快僅需30小時,運輸成本下降40%至50%。中老鐵路北起昆明,過中國磨憨鐵路口岸和老撾磨丁鐵路口岸,進入老撾北部地區,到達萬象。這條跨國鐵路是“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的重要項目。
西雙版納正榮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在磨憨口岸從事進出口業務,經該公司報關通過中老鐵路進出口的商品涵蓋橡膠、電子產品等13類。經理張顯舟說,公司成立之初主要通過汽車運輸,中老鐵路開通后,貨物品種增加,出口國家增多,公司業務量提升40%左右,通關時間節省近50%。
昆明海關今年8月數據顯示,中老鐵路開通8個月來,昆明海關已監管驗放1996列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進出口貨物總量達102.1萬噸,貨值約91.4億元。目前,國內各省區市通過中老鐵路快速連通老、泰等國家和地區,跨境貨物運輸能力進一步提升。
一條條國際鐵路、公路、航線陸續開通運行,地處中國西南泛亞鐵路、公路的“米”字形樞紐核心節點的昆明,正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周邊經濟圈的國際物流新通道中心和國際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昆明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從事保稅天然橡膠代理報關、倉儲業務的雲南善運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昊陽解釋說,把貨物先存放到昆明綜合保稅區,不僅能縮短貨物集中到口岸檢驗檢疫的時間,而且昆明的倉儲條件優於邊境地區,客戶不用擔心橡膠受潮變質。
近年,昆明綜合保稅區、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先后在昆明落地,為像李昊陽這樣的創業者提供了機會。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昆明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梁崑介紹,自2019年8月挂牌以來,累計新增注冊企業3.28萬戶,其中內資企業3.27萬戶,注冊資本2680億元人民幣﹔外資企業110家,注冊資本39億美元。2021年,昆明片區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550億元,增長10.3%。
現在的昆明,潛在動能正在形成、發展勢能加速積蓄。昆明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雲南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扛起省會擔當、貢獻省會力量。
今年5月,雲南省委、省政府委托昆明市管理磨憨鎮共建國際口岸城市的工作正式全面啟動。這是昆明實施的又一個大動作。
“昆明托管磨憨,共同建設國際口岸城市,是雲南省委、省政府基於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出的戰略部署和重大決策。”劉洪建說,昆明正穩妥有序開展移交接管,高標准開展規劃編制、產業謀劃、精准招商等工作,全面推進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
近年,昆明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文化、教育交流日漸升溫。統計數據顯示,昆明是我國留學生最多的城市之一。文化、教育與青年之間的交流,推動著昆明與周邊國家地區的友誼加深。“十三五”期間,昆明共對外締結國際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10座,目前總數已達50座,友好城市遍布五大洲,基本實現南亞東南亞國家重要城市國際友城全覆蓋。
隨著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落地生效、中老泰鐵路互聯互通,特別是昆明托管磨憨,昆明的開放區位優勢正在加速兌現和釋放。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長山 龐明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