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科技改變生活】3D打印:為患者量身定制“骨胳”

本報記者 田雅婷
2022年10月04日06:0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劉大夫,我中午跟著同事出去健身了。”

“我晚上帶孩子一起跳操,有時一起跑步。”

“學游泳推遲了好久,今年想學起來……”

每每收到患者的喜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大外科主任劉忠軍打心眼裡高興。

30多歲的陳女士3年前確診樞椎腫瘤,需要手術,但術后得在頸椎部位佩戴一個外部支架——將一個金屬用螺絲釘擰到顱骨上,再穿上一個堅硬材質的背心,然后用金屬杆把頭環和背心連接起來,以確保頭部和頸椎保持不動。這“金屬鎧甲”穿上不好受!而且一穿少則3個月,多則一年甚至幾年。幸運的是,陳女士接受了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目前頸部功能已恢復正常。

“不敢想象沒有3D打印技術,我的生活會是怎樣。”陳女士說。

像陳女士一樣受益於這項新技術的患者有很多。

人體脊柱當中和周圍走行著重要的脊髓、神經和血管,長久以來,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過程,充滿了未知和險境,稍有差池,患者就會永久癱瘓甚至失去生命。劉忠軍帶領團隊,多年致力於脊柱腫瘤的治療研究。他告訴記者,除了手術風險,在治療期間還經常會遇到麻煩,比如要想徹底切除腫瘤,就不可避免地要切除一段脊柱,怎樣修復就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國際通用的辦法是用鈦網支撐,即在一段鈦合金網籠中填充一些碎骨,用以代替原來的椎體,但術后與鈦網相鄰的椎體容易塌陷,椎間高度難以維持,且術后恢復時間過長,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

“作為一名醫生,我有責任為患者減輕痛苦。”正是在尋求創新方案的困惑中,劉忠軍敏銳地關注到新興起的3D打印技術。2009年,他開始帶領團隊進行研究,經過不懈努力,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椎體在他手中誕生,劉忠軍也成為國際上最早將3D打印植入物應用在脊柱外科領域的開拓者。讓他振奮的是,3D打印不僅可以做出更適合的植入物,鈦合金椎體還可以設計成像海綿一樣的微孔結構,這樣,相鄰正常椎體的骨細胞就可以長入其中,最終實現融合,牢固性大大增強。

如今,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疑難病變不治為可治,一些常見病使用該技術治療效果也更好。例如髖關節置換用上3D打印髖臼杯,不僅效果好,價格也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1/3﹔用3D打印技術對骨缺損進行修復,患者無須再接受修復過程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骨組織移植或人工骨填充術,且穩定性更佳。

就在前不久,34歲的林女士因車禍面臨截肢。3D打印技術救了她!經過7個多小時的手術,長達20多厘米的骨缺損被修復,她現在已經能夠通過輔助負重行走了。她說:“新技術不僅解除了我身體上的病痛,更讓我重拾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在醫學上,自主創新才是出路!”如何讓更多人從科技創新中獲益?劉忠軍和他的團隊已在深入思考——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材料做填充物﹔能不能在內植物表面附著上促生長藥物,讓骨頭長得更快﹔能不能在內植物微孔中放上緩釋藥物,在支撐的同時治療疾病,這些難題需要他們一一攻克。

(本報記者 田雅婷)

(責編:袁勃、胡永秋)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