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為什麼是“T”字構型?中國空間站設計精髓大揭秘

人民網記者 趙竹青
2022年11月03日14:5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模擬示意圖。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日9時32分,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

這標志著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為什麼是“T”字構型?

中國空間站三艙布於同一平面,形成“T”字,可謂匠心獨具。

中國空間站抓總研制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介紹,兩個尺寸、質量特性大體一致的實驗艙對向布置,形成“T”字的一橫,兩對大型太陽翼成為“T”字一橫遠端的兩個“大風車”。這樣一來,不管空間站以何種姿勢飛行,都能接受到陽光的照射,從而獲得高效的發電效果。

同時,問天、夢天兩個實驗艙的氣閘艙分別位於“T”字一橫的端頭,正常工作泄壓或異常隔離時均不影響其他密封艙段構成連貫空間,保証了安全性。

作為“T”字那一豎的天和核心艙,在這個對稱關系中仍然保持著前向、后向、徑向三向對接的能力。

后向對接貨運飛船,使得組合體可以直接利用貨運飛船的發動機進行軌道機動﹔前向、徑向兩個對接口不僅可以接納兩艘載人飛船實現輪換,而且保持正常三軸穩定對地姿態時兩對接口都在軌道平面內,即可讓載人飛船在軌道面內沿飛行方向和沿軌道半徑方向直接對接,無需對接后再轉換對接口。

另外,為讓“T”字構型更加穩定可靠,研制團隊高度關注中國空間站的系統集成,獨創性地一體化設計出整站三艙,構建了一個“組合體核心”,作為“最強大腦”對整個空間站進行統一管理,保証各艙段、飛行器動作協調。

這樣的總體設計,充分體現了中國空間站建設“在規模適度條件下追求高效率”的目標,具有極高的資源利用效率和較強的可靠性。

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模擬示意圖。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太空家園”布局有講究

2022年,中國空間站進入全面建造階段,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相繼完成交會對接,通過艙段轉位操作,將兩個實驗艙分別停泊於核心艙節點艙對應停泊口,在軌完成空間站“T”字構型組合體組裝,以三艙段組合形成基本構型轉入運營階段。

其中,天和核心艙作為空間站組合體控制和管理主份艙段。問天實驗艙主要任務是具備空間站組合體統一管理和控制能力,具備與核心艙進行交會對接、轉位和停泊的能力﹔支持航天員在軌長期駐留,提供專用氣閘艙,具備出艙支持能力﹔支持開展密封艙內、艙外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夢天實驗艙則具備載荷自動進出艙能力。

專家解釋,考慮到天和核心艙前端是節點艙,后端也要有對接口和人員通道,因此將資源艙設計為直徑達到包絡上限的環形,“套”在密封通道之外。

而對於密封艙部分,設計師們將其分為大小直徑兩個柱段,帆板、中繼天線、機械臂等大尺寸艙外設備都布置在小柱段,從而使其加上了各種“外挂”后的外包絡仍在火箭整流罩允許范圍內。小柱段內部則不能布置大尺寸設備,用於航天員生活休息。

就這樣,核心艙演化出了大小尺寸密封艙加大直徑資源艙的模樣,同時各部分沿軸向形成節點艙-小柱段-大柱段-資源艙的順序。

基於這樣的排列順序及設備布局,發射時重量較輕的小柱段在上,有利於整體基頻和強度設計,減少結構重量﹔入軌后,航天員生活區能夠與工作區分開,相對安靜、私密並且離節點艙近,應急情況便於撤離。

“問天”“夢天”的設計巧思

為兼顧到組合體構型,設計團隊全力確保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的尺寸、質量特性大體一致,從而獲得整體構型下較好的動力學特性,而且從布局上都採用了工作艙-氣閘艙-資源艙的順序。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介紹,這一設計,可讓實驗艙在對接之后,使氣閘艙成為所有密封艙組合的“端部”,可以在實驗艙出現緊急情況時及時與其他艙段隔離,確保中國空間站在軌穩定運行。

同時,考慮到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沒有前后對接的需求,隻在一端對接即可。設計團隊對兩個實驗艙的資源艙採用了傳統的小尺寸“實心”布局,外部則布置了帆板和天線。

正可謂“大塊頭有大智慧”,規模龐大、系統復雜的中國空間站,在細節上處處體現著航天人的巧思,讓我們的“太空家園”變得更加舒適高效。隨著“夢天”的入列,中國空間站將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未來的太空征程。

(責編:趙竹青、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