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聲音
2022年11月08日09:26 |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烏鎮聲音
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
發現不同學科之間知識與問題的契合,實施學科之間交叉和綜合,可形成新的科學的網絡,是知識產生的前沿。當前,教育、科技和人才已經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持,三者相互作用又相互促進,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發展人工智能需要聯動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學術研究團體、高校科研院所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等資源,搭建生態學術舞台,為進一步激活教育、科技和人才創新要素而努力,促進這些創新要素的交叉融合。
電子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院副院長李洪偉:
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也是重要的生產力。近年來,全球數據泄露、數據濫用事件頻繁發生,數據安全形勢日益嚴峻,各種安全事件影響力升級,急需安全的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和使用機制,克服傳統方案的局限和缺陷,保障全球各國重要基礎設施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全球各國應當攜起手來,保障全球數據安全,共創數字未來,構建全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科技與網絡安全研究所執行所長李艷:
信息時代沒有哪一個國家或哪一方力量能夠獨善其身,必然是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新形勢下,確保網絡空間的穩定與發展成為國際社會休戚相關的重大時代命題,各方都在為之努力。以“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旨,中國積極搭建國際平台“世界互聯網大會”,致力於凝聚共識,促進交流,推進合作,既是對國際社會普遍關切的回應,更是對未來網絡空間發展的中國貢獻。
(本報記者盧璐、張曉華採訪整理)
(責編:趙竹青、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運行9908公裡!首趟境內外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順利抵達德國
- 人民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王連香)據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消息,德國時間11月5日22時30分(北京時間11月6日5時30分),首趟從中國西安開往德國杜伊斯堡的境內外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滿載光伏逆變器、電動壓縮機、吸塵器等貨物,運行9908公裡,歷時11天1小時35分抵達德國杜伊斯堡,這標志著中國段、寬軌段、歐洲段中歐班列運行時刻表首次實現全程貫通,國內始發站與德國終點站的運輸時間有了更加穩定的預期,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邁入新階段。 為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市場競爭力,向廣大客戶提供更加穩定的運輸時效,中國、德國等七國鐵路聯合制定了《中歐班列全程時刻表編制與協作辦法》,根據客戶需求,國鐵集團於今年初啟動了中國至歐洲4條線路的中歐班列全程時刻表編制工作,經與沿線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等鐵路多輪磋商,10月份完成了西安至德國杜伊斯堡全程時刻表編制工作,並於10月26日起,正式在西安至杜伊斯堡間試運行。…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